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用溫情與敬意的態度對待國史(2)

用溫情與敬意的態度對待國史(2)

《國史大綱》的卷首近兩萬字的引論,被陳寅恪譽為是壹篇必讀的?大文章?。其中錢穆首先對讀者提出的就是幾條閱讀該書的基本信念,至關重要的壹條就是要求讀者要對本國歷史持壹種?溫情與敬意?的態度,而非?對本國已往歷史抱壹種偏激的'虛無主義?,?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壹切諉卸於古人?。這不但是作者對讀者的期望,也是錢穆為人治學的夫子自況。

在全書出版前,引論先在報紙上發表,壹時引起學術界、知識界的極大註意,成為西南聯大師生議論的焦點,盛贊者有之,非議者有之。以後全書印行前,又被當時重慶審查機關認為?洪楊之亂?應改為?太平天國?始可通過,後經作者堅持,才得以原樣出版。

在《國史大綱》中,錢穆仍以傳統社會價值觀作為立場,恪守儒家傳統的人禽、義利、夷夏之辨,強調傳統的價值。他反對近代中國學術界盲目否定傳統的態度,反對?中國傳統之政治與歷史皆專制與黑暗?觀點。

崇高學術地位

因此,《國史大綱》成書後,在疑古學說、西化思潮風靡的思想背景下,雖譽滿天下,但謗亦隨至,在學界引起軒然大波。對此錢穆的回應是:?說到毀譽,不如取王荊公《與杜醇書》壹讀?。時至今日,依然有人不同意該書的歷史觀,如黃仁宇就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批評《國史大綱》的文化決定論;也有人認為該書為傳統文化辯護的立場有維護封建勢力的嫌疑。但總而言之,《國史大綱》作為壹家之言,雖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卻無損於該書崇高的學術地位。若對中國歷史有興趣,這是壹本必讀的書。

1990年8月30日錢穆逝世,享年95歲。他的學術生涯是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緊密聯系在壹起的。在他的80余部著作中,處處都體現了他對中國歷史、對傳統文化的脈脈溫情與深深敬意。著名近代思想史學家劉桂生教授為錢穆挽聯:?由諸子入經學轉史學據理學兼文學子學達經學明史學信理學誠文學雅心物兩得精博壹世代不數人?愛民族及文化望復興求統壹盼富強思慮深大義明鄉情重識見卓憂心切知行壹貫陰陽兩濟世多後生?,可以說是這位國學大師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