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什麽是夔(kui)牛?

什麽是夔(kui)牛?

夔牛(kuí niú),夔狀如牛,壹只腳,頭上沒有角,青蒼色。有風雨,吼叫聲如同雷鳴,且伴有日月般的光芒。

歷史起源

東海有座山,名叫流波山,此山距海岸約三萬五千米。山上有壹種野獸,全身都是青蒼色的,沒有角,僅有壹只蹄子,每次出現都會有狂風暴雨,它身上閃耀著光芒,似日月之光,它的吼聲和雷聲壹樣震耳,它叫夔牛。後來黃帝得到了夔牛,用它的皮制成鼓,並用夔牛的骨頭做鼓槌,敲擊鼓,鼓聲響徹壹千千米,震懾敵人,威服天下。

後世影響

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青銅器的裝飾上,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壹,形象多為張口、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的結構線相適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的美感。

青銅器上的龍紋常被稱為夔紋和夔龍紋,自宋朝以來的著作中,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壹足的、類似爬蟲的物象都稱之為夔,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壹足”的記載。其實,壹足的動物是雙足動物的側面寫形,故不采用夔紋壹詞,稱為夔龍紋或龍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