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姓,對於現代人來說,就是自己名字前面的那個字。例如李世民,李就是姓;劉邦的姓就是劉。那秦始皇的姓是什麽呢?先讓我們看壹下最早的正史是怎麽記載的:《史記·秦始皇本紀》在介紹秦始皇時明明白白地說“姓趙氏,名為政”,然後在《史記·楚世家》中,司馬遷又記載道:“十六年,秦莊襄王卒,秦王趙政立。”可見,秦始皇他是姓趙的。不僅司馬遷,還有班固、劉向、陸賈、曹植等人也都認可秦國姓趙,分別有相關文字記敘。
然而,在現代普通人的廣泛認知中,秦始皇卻是叫“嬴政”的,這又是什麽原因呢?
現代人普遍認可秦始皇名叫“嬴政”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科書壹直是這麽寫的,給絕大多數人造成了先入為主的印象,包括筆者自己在初知秦始皇姓趙時也壹度難以接受。這壹原因也直接導致了很多所謂的文藝作品沿襲了這壹說法,進壹步誤導了普通民眾認為秦始皇就叫“嬴政”。也就是說現代人認為秦始皇叫“嬴政”主要是受到文藝作品電視劇這些通俗文化的誤導。而教科書將秦始皇寫成“嬴政”其實也是受到更早期的文藝作品的影響,據考證,在王莽時期就已經在某些文藝性記載中出現了“嬴政”壹詞,起了壞頭給後世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不過呢,說秦始皇姓“嬴”也不能完全說是錯的。因為“姓”這個字在秦代以前和在漢代以後是有不同意義的。在自遠古到秦代,姓這字代表的是部落時代的族群,也就是部族的名字。而我們現代人所理解的姓出現於較晚時期,是在部族開始向家族進化的時期開始出現的,並且那時也不叫姓而是叫“氏”。春秋戰國時代,人們最重視的是氏,直接把氏加在名字前面表明出身。但同時他們也像我們現代人關註自己的民族屬性壹樣關註自己的古族屬也就是姓,但並不將其放在名字裏特別標明,這壹點也跟我們現在不在名字裏註明民族也是壹樣的。具體到秦始皇,他的古族姓是確實是嬴,但此時嬴姓族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了,並且分化出了很多分支。在當時中國大地上有很多地區和國家的人都是嬴姓族的,例如趙國、黃國、江國、葛國等,而秦始皇本人所屬的家族分支事實上跟趙國壹樣都是趙氏,因此他名叫趙政。按照名前加氏的規則,不僅他叫趙政、他父親秦莊襄王應該叫趙子楚,他曾祖秦昭襄王則應該叫趙稷。只不過因為他們君王的身份,在當時的時代必須用尊稱,也就是廟號謚號和爵位名等,直接連名帶姓(氏)地記錄君王的名字那是要掉腦袋的,除非像司馬遷這樣的漢代人才可以直呼前朝的秦始皇的本名。簡明地概括壹下,在秦始皇自己的時代,他姓嬴氏趙所以叫趙政。到了後世,當古姓消亡而氏變為姓時,秦始皇的姓就成了趙,叫趙政。
為什麽正史中記載的趙政鮮為人曉,而文藝作品中的“嬴政”卻廣為人知呢?這是因為由於歷史久遠,上古社會文化目前已經不為廣大群眾所熟悉,漸漸只有專業人士才明白其中來龍去脈,在現代社會僅屬於專業研究的內容,屬於“陽春白雪”範疇。而文藝作品只是個感性的東西,尤其是通俗文藝不需要人們具有深厚的相關專業學術修養就能產生“***鳴”,例如現代很多人喜歡快餐文化和口水歌以及戲說歷史劇、架空歷史劇,這些作品的內容完全經不起考究,但卻在普通民眾中非常有市場,容易流行。“嬴政”壹名,因為“嬴”姓的遠古既視感和神秘感,受到文藝人士的垂青,被他們以文藝作品大量推廣,非常討巧地獲得了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人群的接受。雖然大家心裏都知道歷史跟小說完全是兩碼事,但當妳身處其中面臨“眾口鑠金”的環境時,還是很難分辨孰是孰非,被錯誤的信息牽著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