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七月十四鬼節的來歷

七月十四鬼節的來歷

每年農歷7月14日是中元節又叫鬼節或著叫盂蘭節,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節日.中元節源自道教,後來佛教改為現現在俗稱的鬼節。

盂蘭節在印度語中意指“倒懸 ” ,“倒懸 ”指的的是釋迦十大第子目蓮的母親死後後受餓鬼之苦,不能吃東西 。 後後來得到釋迦幫助。用百味五果供養十方神佛並藉功德救母親。所以現在為了祭 祀孤魂都在鬼月農 歷 7月 舉行普渡會,現在叫鬼節。

擴展資料:

以前,民間過“七月十四”的氣氛是相當濃厚的。應節的時辰是中午,在廣東、廣西的許多地方,是用鴨子來祭祀祖先的。

據傳說,鴨子是背祖先靈魂過河的靈物,殺鴨子過節是為了讓它完成這壹使命。而實際上,因為鴨子在“六月田”(即早造收獲季節)中吃了不少散落在田裏的谷粒,長得膘肥肉滿,正是好吃的時候,祭祀先人後,味道鮮美、肥嫩的鴨肉又可大快朵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