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踏秋賞菊去登高描寫的是哪個節日

踏秋賞菊去登高描寫的是哪個節日

踏秋賞菊去登高描寫的是重陽節。

名詞簡介: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日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壹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

節日淵源:

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於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九”為老陽,是陽極數,兩個陽極數重在壹起,九九歸壹,壹元肇始,萬象更新。

因此古人認為重陽是壹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飲宴祈壽之俗。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壹起,故謂之“重陽”。明代張岱著夜航船雲:“九為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曰‘重陽’。

歷史演變: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重陽節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古時南北各地風俗各異,先秦時期,各地習俗尚未融合流傳,重陽節習俗活動鮮見於文字記載。

現存有關重陽節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豐收祭饗天帝、祭祖的活動。重陽習俗普及於漢代,漢代是中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