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桃字的寫法

桃字的寫法

桃字的寫法為橫、豎、撇、點、撇、點、提、豎彎鉤、撇、點。

桃(拼音:táo),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最早見於金文。本義是果樹名,也可指桃樹的花朵或者果實,後引申指形狀像桃的其他果實,也可用來形容女子容顏。古籍解釋為桃諸。王肅雲:諸,菹也,今之藏桃也。又含桃,櫻桃也。《爾雅》謂之楔。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陶。《說文》:果也。《爾雅·釋木》:旄,冬桃。榹,山桃。《禮·月令》:仲春桃始華。《內則》:桃曰膽之。疏:桃多毛,拭治令靑滑如膽。

又《典術》:桃,五木之精,仙木也。《禮·檀弓》:君臨臣喪,以巫祝桃茢執戈。《左傳·昭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災。《後漢·禮儀誌》:為桃印施門戸,以止惡氣。又桃氏,攻金之工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為刃。又胡桃。《名物誌》謂之羌桃。

又銚芅曰羊桃。《爾雅·釋草》:萇楚,銚芅。又桃枝,竹名。《爾雅·釋草》:桃枝,四寸有節。又《本草》:豬苓名地烏桃。又桃蟲,鷦也。壹名巧婦。《詩·周頌》: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又桃林,地名。在華山東。《書·武成》:放牛桃林之野。

又老桃,宋地。《左傳·隱十年》:公會齊侯、鄭伯於老桃。又水名。《山海經》:樂遊之山,桃水出焉。又姓。《姓苑》:戰國桃應,晉桃豹。又《集韻》他雕切。音祧。長枋,可以持物於器中者。又《集韻》上與切。音墅。抒物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