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統 覽
密雲山水之奇,不僅奇在具有為數不多的“之最”――如司馬臺長城的險絕和精美是我國長城之最;密雲水庫的宏大和綺麗是亞洲水庫之最;燕落寨的***工古城,距今4100多年,是北京第壹古城;雲峰山的朝聖庵,距今1900多年,為北京地區最古老的寺院等等,而且,奇在既有北地特有的雄渾又不乏南國常有的娟媚;既有群峰拱秀,也有壹峰雄蹲;既有群瀑疊瀉,也有壹溪常喧;既有群峽環扣,也有壹壑通幽;既有群芳爭艷,也有壹花壹樹稱絕?山,絕少衣不蔽體的窮酸式裸露。石,雖時露,但凡裸多具雕塑的匠心,造影繪形,千姿百態,為別樣富有。
密雲山水之奇,奇在叫人目不暇接,驚嘆連連。 奇峰,奇谷,奇潭,奇瀑,奇泉,奇渠,奇井,奇石,奇洞,奇碑,奇寺,奇關,奇塔,奇城,奇樹,奇花,奇印,奇境,難於盡指。
奇峰如錐峰山,四桿頂,蓮花峰,競秀峰,潑墨峰,玉穹峰,松立峰,將軍峰,五峰,翠屏峰,臥猩峰,金蟾峰,官帽峰,象形繪意,意態萬方,怎壹個奇字了得!四桿頂,四座類似旗桿兀立的高峰,猶如四根擎天大柱,***撐青天壹頂。錐峰山,恰似壹柱突然拔地而起的巨錐,直插蒼穹。蓮花峰,如直抵雲端的蓮花,層層環抱,壹莖挺秀。五峰之壹的鬼谷峰,極頂有塊望京石,登臨遠眺,即可見京都煙雲。
奇谷如仙居谷,南對峪,軲轆峪,龍潭溝,雲夢峽,桃源仙谷,白道峪,九道灣,清涼谷,清涼界,雲山峪,精靈谷,龍泉谷,龍劈峽。九道灣的清涼界,夏日山陰道上,壹步之內可以寒入肌膚,壹步之外竟然熱浪滾滾;雲夢北麓的清涼谷,潭瀑花草打造的清涼世界,任誰蒞臨,都會嘆奇。上有天湖,下有平湖,中修棧道,空架索橋,凡到此者,都會叫絕。
奇石如蓮花石,百獸石,熊吼石,海豚石,神鹿石,鴛鴦石,冰川飄礫,冰川巨礫,雲岫谷的水底紅石,清涼界的將軍石,老君面聖,悟空領旨,金蟾戲龜,獅王守戶,雷劈石,懸鼻石,鷹嘴石,夾蛋石,鏟型石,飛燕石,天書石,懸石,金龜石,刺猬石,龍劈石,龍女石,萬千氣象,惟妙惟肖,仿佛哪位大仙施了點穴術,爬行的,奔跑的,嬉戲的,親昵的,庸懶的,漫不經心的,暴戾的,飛騰的,鷙猛的各路天之驕子,剎時定於壹格,各呈千年萬年前壹瞬間的情態。等待著,於妳我溝通,對話,期盼著,有朝壹日解困。蓮花石,石簇層疊,伸展,極似昨夜初開;熊吼石,壹熊仰天長嘯,不知何故郁悶如斯;雷劈石,錯落的殘片直刺蒼天,好象霹靂剛過,余音沒消,余煙沒盡;龍劈石,頑石盡裂,似龍尾才收,萬壑驚呆;鷹嘴石,為何只伸巨喙?懸鼻石,為何只垂長鼻?聞嗎?嗅嗎?偵探嗎?欲擒?欲縱?盡在躍躍欲試中;雲岫谷的水底紅石,紅如凝脂,四向鋪開,瓊雕玉砌,到此幾疑誤闖水晶宮。
奇水可分奇渠,奇泉,奇河,奇潭,奇瀑,奇井。
奇河如扁擔山下的清水河,白河,分列大山兩側,流向壹逆壹順,象兩位不離不棄的生死戀人,攜帶兩岸的樹影花香日夜奔流。奇渠如精靈谷的青石曲,山環翠繞裏竟然藏著壹方百多平方丈的巨石平臺,平臺上竟有壹條三十多米長的清溪。溪中魚往來翕忽,俶爾遠逝,皆若空遊無所依。奇泉如錐峰山的龍泉,每到臘月,常有人黃昏看到龍形物到那裏飲水,由此得名龍泉。龍泉水的保健功能自古聞名,清乾隆撰聯稱:巖秀原增壽,水芳可謝醫。“可謝醫”之泉,並非僅此壹處。還有雲岫谷的長壽泉,育嬰泉,雲峰山菩薩洞的聖泉,都可稱之為菩薩手中的“玉瓶凈水”。
? 奇潭奇瀑如九龍灣的六泉九瀑十八潭,清涼谷的五瀑十三潭,天仙瀑的十瀑十潭,九道灣的九瀑十八潭,三潭疊瀉,六潭疊瀉,三音潭,三彈瀑。有不少光聽名字即可稱奇:通天瀑,伸臂瀑,虎跳瀑,壁潭瀑,四潭泉霧瀑,懸空瀑,天池,白龍潭,黑龍潭,石窟串潭,難於壹壹盡數。
奇井如小尖村的範公井,清冽微甘;古北口的壹步三眼井,三眼取水,味不同,酸甜苦辣盡在其中;霧靈山的七盤井,呈北鬥七星狀排列,水極清,卻百病。
奇洞如九龍十八灣的望泉洞,仙藥洞,臥虎洞,深不可測,至今無人敢探;錐峰山的五仙洞,洞洞有佛;白谷峪的廣惠洞,神仙洞,支洞洞廳皆備,洞洞藏仙;雲峰山的菩薩洞,高踞於巍崖之上,匿身於蒼翠之中。
? 奇樹如黍谷山的白果樹,雖老態龍鐘,傷痕累累,但依然冠蓋婆娑,年年照常掛果;雲蒙山的娘娘榆,樹齡300多年,樹冠遮陰800多平方;新城子“九摟十八杈”古柏,樹齡2000多年,是北京地區的樹王;霧靈山深處竟有壹株碩大的野櫻花樹,已不懼風雪地挺立百余年。節令壹到,立刻搖動壹樹鮮花,慷慨地向大峽谷拋灑濃郁的芳香;雲蒙山的雲海崖松,或垂或探,或騰或舉,或上下左右呼朋引伴,令人叫絕。
? 奇碑如番字石刻,疑似天書;奇燈如冶塔仙燈,古籍稱“冶仙居其上,時放燈光”;奇城如“地有石匣天示秘”的石匣城,史上曾有幾撥人士到那裏尋寶。
? 奇關如京師鎖鈅古北口,密雲首險石塘路,有雄關之稱的墻子路;奇樓如司馬臺長城最高處,海拔986米的天樓――望京樓,和與其相對的堪稱精美絕倫的仙女樓;奇印如四桿頂的壹塊臥牛石上留下的穆桂英的上馬印,八道灣的大腳印,大到四五米長,不知何人所留。
還有奇吃。不必說新城子蘋果酸甜的絕妙搭配,黃土坎鴨梨原始梨味的超常保有,和密雲魚極富彈性的鮮嫩,單說雲蒙山的野果,即難遇難求。夾路的榛子丶山葡萄、山棗、山核桃、托盤果,別具風味,市場難見,但此地可以隨手采摘。
? 密雲山水之奇,奇在紛至沓來,皆可稱奇稱絕。有人在清涼谷的千米珍珠瀑前,情不自禁地慨嘆:李白若是曾到此,豈將絕句傳廬山!其實,凡到過精靈谷“卷石以為底”的三角潭,泥鰍宮(潭名)者,都會有同樣的感嘆:到此如是柳宗元,何必去寫小石潭!
二 ? 點讀
密雲山水之奇,給予人的是情思的大密度激活,是情感的高頻率喚醒,是哲理的加速度打透。情思的短路可以頃刻接通,情感的銹蝕可以眨眼拋光,哲理的沈潛可以剎那高揚。心靈的感光,瞬間的抓拍,給予人的是發現美感受美並升華為思想美的大愉悅。我有詩錄下無數美妙的瞬間,於此可見密雲山水之奇給予人的陶洗,陶瀝和陶冶的深度與廣度。剪接如下。
如抓拍樹之奇:
崖 上 松
展轉騰挪數株松,錯節盤根裂縫中。
後跳前鉆隨意走,左突右進縱情爭。
曾經雨驟千回打,已歷雷狂萬次轟。
壹簇青蔥壹幕景,力排巨畫掛高空!
? “力排“狀其雄勁;“巨畫”寫其壯美;“掛高空”言其氣勢磅礴。從前,壹株沙丘綠草,壹叢石縫灌木,就能使我聯想到逆境崛起的成功者,常常激動不已,賦詩作文。而此地,峭崖上竟然高懸壹壁植根於石縫的蒼松翠柏,或盤或掛,或俯或騰,毫無倦色,毫不萎頓,著實令人震撼。哲理的閃光立刻穿透:怨天尤人,只能是自我生命的不可救藥的叛逃。
如抓拍石之奇:
懸 石
壹石暢架兩峰間,疊嶂層巒壓頂懸。
上納天雲壹線景,下收山壑萬重淵。
崖前倒柏悠然動,腳底蒼鷹自在盤。
何處徐來天上曲,瀑飛幾縷扯長弦!
? 懸石奇在高懸。這裏的高懸,非壹般的高懸。是兩峰之間的高懸,上納壹線天,下收萬重淵,高懸得令人心驚動魄,靈魂出竅,但又沒有失於空寂丶枯燥和恐怖。崖前柏動,腳底鷹盤,飛瀑扯長弦,都形成壹種高處不勝美的呼喚,大山似乎打著手勢相邀:來吧,無限風光在險峰!
如抓拍瀑之奇:
伸 臂 瀑
巨石橫舉入雲端,絕壁突伸半臂巖。
勁掛長川壹瀑瀉,輕點大谷百聲喧。
層巒眉動搖青樹,疊嶂顏開扯紫煙。
水色天光無限意,盡收腳下醉龍潭!
伸臂瀑之奇,奇在巨石橫伸,高峰突舉,長川下瀉,百壑高喧。這裏的抓拍,恰是其動:“橫舉”“突伸”“瀑瀉”“百聲喧”,撼天動地。於是,出現超感:“層巒眉動”,有“搖青樹“為證;”疊嶂開顏“,有”扯紫煙“為證,何至於此啊?是因為大山要表達“無限意”!最後,醉龍潭全收,我心盡納,自是與龍同醉。至此,所謂滌蕩,超脫,便都在不言中了。蟄伏過久的哲思頃刻突顯:領山水之情脈,獲山水之通感,才是人生的妙境啊。
如抓拍長城之奇:
司 馬 臺 長 城
稱奇最是此長城,如在刀山刃上行。
挽澗高崖懸隘口,叨樓絕峰系危城。
斜出天磴通天際,直架雲橋入頂層。
瑟嗦攀過惡虎口,觀京樓上可現京!
司馬臺長城,作為長城奇觀中的奇觀,特點主要是“危巖險澗,孤峰險樓,懸空險墻”,此詩閃回的鏡頭,即停靠在險字上:“如在刀山刃上行“,是險;危巖挽澗並銜隘口,是險;絕嶂叼樓並系危城,也是險。天梯,並非誇飾,確通天際;雲橋,非虛擬,真入頂層。而過了天橋,仍然不能暢達極頂望京樓,還得瑟瑟嗦嗦攀爬老虎嘴,為險中之險。如此險地,竟修成了壹段5,7公裏的精美絕倫的長城,智慧之高,實力之雄,運籌之宏,足以把人驚得目瞪口呆。然而,這壹切又都成了大潮退後遺棄在沙灘上的枯幹貝殼,空留記憶的輝煌,拉動追思的無奈。即使登臨望京樓,凝望京都煙雲,懷想“強虜灰飛煙滅”“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也難免“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
? 如抓拍潭之奇:
白 龍 潭
山藏水裹白龍潭,瀑卷川疊走雲煙。
勝地自有龍聖住,靈崖常有寵臣攀。
諸家碑刻書猶勁,帝主行宮匾尚鮮。
敢問白龍今安在?空余遊客笑談間。
白龍潭奇在山藏水裹,瀑卷潭疊的靈景和白龍住,帝主往,寵臣攀的聖境,諸家碑刻的書(書法)猶勁,帝主行宮的匾尚鮮,表明這裏經過修葺,已經去掉了世事滄桑沈積的斑駁,靈景,聖境早就走下神壇,只剩下壹個王朝的曾經自我陶醉,和幾位帝主以龍自命的曾經搔首弄姿。傳說中的白龍哪裏去了呢?只在“空余遊客笑談間”。白龍的形象,帝主的背影,寵臣的伴唱,已經變成了景點的廣度和深度。這裏的笑談,自然是指與山水互融互揚而理清情暢的愉悅之談,但也應包括對專制王朝的嘲笑。壹個專制王朝,無論怎麽自誇“承平盛世”,怎麽自許“奉天承運"“萬歲萬萬歲”,但最終留給子孫的還是悲涼,留給黎民的還是悲慘,留給中華大地的還是瘡痍,只有偶爾被發現的點點麟片,可以供人指點,笑談。――這就是時間為靈景聖境作出的註釋。
如抓拍附麗的傳說,珍聞:
白 馬 山
白馬川中白馬山,揚鬃昂首奮蹄翻。
風雲叱咤開天幕,雷電唿嘯帶壑嵐。
烈馬紛指天帝賜,良駒只認六郎牽。
疆場馳騁三千裏,告老單歸白馬川!
四 桿 頂蒼天壹頂四竿撐,四柱巍峨肅立峰。
? 山上猶余發令孔,谷中尚有練兵廳。
安營紛指楊家將,主帥皆雲穆桂英。
更有抗倭激戰地,赤誠盡寫萬山青!
雲峰遇仙石
摩崖壁刻已斑斑,石記雲峰竟遇仙。
布弈老翁屏氣對,打柴嫩仔忘情觀。
僅得贈果嘗壹口,豈料離家過百年。
老母呼兒騎鶴去,空留野蔓爬頹垣!
? 白馬川神賜楊六郎白馬,四桿頂的楊家將駐防和抗日激戰,遇仙石的詳記觀棋打柴郎啖桃成仙,給予山水的是神聖,神奇和神秘,拓展的是山水的內蘊和外延,生發的是這壹方山水的獨特魅力。白馬山以楊六郎坐騎之雄,狀大山的神似與“風雲叱咤開天幕,雷電唿嘯帶壑嵐“的壯麗動感;四桿頂以楊家將和抗日先烈之雄,狀四柱擎天的靜感的大氣磅礴;遇仙石以打柴郎遇仙之奇,掀開了雲峰山摩崖壁刻記載的諸多未解之謎的壹角。引人遐思,發人奇想,給予人的撞擊雖萌於瞬間,但存之久遠,它所穿越的是山之魂,水之魄!
?
? 三? 引申
密雲山水之奇,伴隨著與生俱來的傳說傳聞之奇,傳說傳聞之奇又把密雲山水之奇推向了極處。
奇聞,奇事,奇遇,奇珍,傳說,臆說,雜說,評說,傳聞,風聞,遺聞,逸聞,構成了密雲山水之奇的深層次燦爛。有的傳說見諸於文獻,如***工城,見於《史記 五帝本記》,清 光緒《順天府誌》;如黍谷山的“鄒衍吹律,溫生黍谷”,見於《戰國策》;名鎮石匣城關於石匣的傳說,見於多家詩文,明代薊遼總督王壹鄂寫道:“無鎖石匣天示秘,有紋靈匣地呈形。”有些傳聞,見諸於碑刻,寺廟,遺跡,如雲蒙遇仙石,古北口的七郎廟,令公廟,八道灣的大腳印。更多的是口口相傳,自成長川,百代不衰。有的由形似到神似,如白馬山為楊六郎神駒所化;有的由風聞到有據可查,如雲峰山打柴郎遇仙;有的由珍聞到耳熟能詳,如白龍泉的小白龍及時行雨。
許多傳說,傳得活靈活現,說得神乎其神。有的令人神往,有的令人震撼,有的令人忍俊不禁,還有的令人疑惑。
如司馬臺長城天女樓時現天女,五虎門長城修築之時曾鎮野豬怪,古北口三眼井是龍王嘴,古北口楊家將顯聖夜逐日寇,黑山寺鏟除惡僧戴老虎,番字石刻指為鎮妖符,三清宮二柏搭枝是壹對情侶化身,孫臏龐涓鬼谷洞從師鬼谷子十年,小羊倌龍戲潭苦戀蛇仙被點化成石,鹿皮關老翁遇神鹿,二刀盒子(地名)楊六郎怒插雙劍鎮三關,雲夢峽藥靈藥神危急救母,金龜影(石名)禁錮作惡烏龜精,廣惠洞廣惠錯失佛祖點化痛悔自盡,泥鰍宮(潭名)泥鰍成仙,白龍潭小白龍砸瞎尋釁瀆聖的孫提轄,射平山張果老修仙得道,黍谷山大難不死古銀杏,黍古山擡風頂(山頂名)大風搬石料上極頂?有峰有石就有故事,有瀑有潭就有傳奇,有幽林隱洞,就有佛跡仙蹤。其中不少言之鑿鑿,甚至人證物證俱在。如雲蒙山的摩崖石刻:古佛道場,仙門,遇仙石,棋盤石,桃盤石,仙手印,王誌遇仙記(刻石),應為遇仙實證。試想,如果連蛛絲螞跡都沒有,誰會為壹個虛枉的傳說大動幹戈,在危巖絕壁上刻寫呢?也有的見諸於詳實記載,壹讀便知並非虛構和道聽途說。最有名的當屬明代薊遼總督閻明泰的《詠龍潭並序》:
開始,對白龍潭神傳有龍的傳說,“余弗信“,及至親臨現場,”波濤中似有恍惚往來狀,左右曰:‘龍也’,余猶未然“,可是,事實令他不得不驚恐萬分了!
“須臾,旋風忽起,潭面上見白點如雀卵許,蕩漾層波之內。定睛視之,則龍頂上白也。龍身長尺許,作老金黃色,蜿蜒曲伸,警然而匿,旋復躍然而出,凡三出三沒,愈視愈彰,余始信龍之為真,而傳言非往也。隨之以果酬之,以大嚼者三其果,復逆流而上,跳躍飛舞於驚瀾急湍之間,若美殊然。”
開始不信,初見仍不信,坐實始信,符合常情常理;眼見非壹人,有“左右”在,不可能為幻覺。身為薊遼總督,隨從者眾,沒必要也不可能去虛擬;所見之狀,記錄詳細,沒有任何誇張和巧飾,不會是虛擬。如果所見非龍,那會是什麽呢?蛇嗎?蜥蜴嗎?鰻魚嗎?或者,鱷嗎?海豚嗎?都不可能。這些,誰會有“龍頂白”呢?誰會“作老金黃色”呢?重要的,誰會“逆流而上,跳躍飛舞於驚瀾急湍之間”呢?即使不是龍,但也不會是等閑之輩。
? 其實,迄今未止,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仍然十分有限,盲目否定與盲目肯定壹樣粗暴,打殺的完全可能是通向未知的萌動。即使被稱之為詭異,怪誕者,也應給予恰當的註意。不屑壹顧,其實是來自既定思維定勢的愚昧。豈知,詭異和怪誕,常常能夠把人類尚沒幸臨的天國式的憧憬,拉成令人意亂神迷的近景。
傳說,傳聞,神話,玄想,給予密雲山水之奇以靈動和靈采,賦於密雲山水之奇所特有的的魅力以佛意和禪意,使有幸身心俱融其中者,獲得超常的沈潛,沈迷和靈犀通透。
密雲山水之奇,奇在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