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字的起源

文字的起源

以前的觀點是,人類的文字史分為三個階段: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而現在的觀點是,側重表意或側重表音是文字的不同發展方向。

尋本溯源

據我國古籍記載,上古時代的人類祖先們在尚未發明文字之前,便已懂得利用結繩的方式來記事。所謂“大事做大結、小事結小結”就是用繩子做結幫助記憶事情大小。這種方法在世界其他地方(如非洲、南美洲等)也都使用過。古人實物記事的另壹種方法是刻楔,就是在樹皮、骨頭、泥板、石塊上刻道道或其他的符號,以用來幫助記憶。這種方法又比結繩又進了壹步。結繩記事或刻楔為文字的產生創造了壹定的社會條件,但它們只是用來幫助記憶,並不是文字。

文字是人類記錄思想、交流思想的符號,它於1萬年前“農業化”開始以後萌芽,隨著人類由野蠻向文明過渡,是由先人們在生產和交換的過程中,經過了無數年月的不斷創造和改進而形成的。

文字類型

最原始的文字不能系統記錄語言,大概像寫詩歌壹樣寫壹些關鍵的詞。

成熟的早期文字都是表意文字,就是用壹個圖形記錄壹個有意義的語言單位詞或者語素。古代漢字是詞文字,例如“學而時習之”5個字記錄5個詞。現代漢字是語素文字,例如“學習而且經常復習它”用9個字記錄5個詞裏面的9個語素。因為詞和語素的數量龐大,因而表意文字的字數繁多,字的結構復雜,顯得比較笨重,後來逐漸被淘汰。

表音文字是用壹個更加簡單的圖形記錄壹個抽象的語音單位音節或者音素。日語的假名是音節文字,壹個字寫壹個音節。英語的文字是音素文字,例如“study”用5個字(字母)寫5 個音素。因為音節和音素是非常有限的,特別是音素都只有幾十個,所以這種文字成為現代世界的普遍文字,非常輕便。

音節文字又分成整體音節文字和非整體音節文字。日語假名是整體音節文字。非整體音節文字又分成半音素化音節文字和全音素化音節文字。半音素化音節文字例如阿拉伯文字,每個字(字母)內部的主體部件寫音節中的輔音音素,元音音素可以不寫或者用附加部件寫。全音素化音節文字例如朝鮮文字,每個字(字母)內部的部件分別對應音節中全部音素。

當然無論什麽文字,整體都應該記錄口語的聲音和意義。給文字分類只是從單個的字(字母)的功能來考慮的。我們也不能因此把所有文字都叫做“意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