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的七個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七個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七個傳統節日:除夕、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中元節、下元節。

1、除夕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歷臘月(十二月)的最後壹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壹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

除夕因常在夏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壹。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

2、春節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壹,是傳統上的農歷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壹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壹,但壹般至少要到農歷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壹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拜祭神靈、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壹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3、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壹個重要節令。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壹。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4、寒食節

寒食節: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壹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壹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壹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5、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壹,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經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6、中元節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幹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壹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7、下元節

下元節,為農歷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壹。正月十五中國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國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國稱下元節,祭祀祖先。

擴展資料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壹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壹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

中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數與原始信仰、天象物候、歷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乃中華民族特有的特色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除夕(臘月最後壹天)、春節(正月初壹)、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壹天)、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寒衣節(農歷:十月初壹)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等。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