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飯煮粥,“吃飯”的概念產生了。什麽是飯?飯和粥是蒸煮熟了的谷物食品,又是人們每天定時吃的包括主副食在內的食物總稱。古籍上說的“稷食菜羹”(《大戴禮記》),就是指稷食(主食)加菜湯組成的壹餐飯。這是黃帝時“蒸谷為飯”給我們民族飲食結構帶來的新變化。我們祖先在原始社會前期以打獵、捕魚、采集野生植物的果子和莖根為主要謀生手段,常以肉食為主;從黃帝時代起,隨著農業的發展,人們的壹次進食,改為以飯食為主,輔以蔬菜,再加少量的肉食,這樣也就是壹餐飯。這種飲食構成,壹直延續到現在。到了原始社會後期,人口漸增,現成的食物原料漸少。黃帝率領臣民,刀耕火耨,發展原始農業,在黃河流域廣袤的土地上,出現了壹塊塊平疇綠田。黃帝倡導的“藝五種”,就是廣種黍、稷、菽、麥、稻五種谷物,他躬行的“撫萬民”,首先是關心民食,解決人們的吃飯問題。這方面,黃帝以及繼承他的堯、舜、禹都是典範。 中國有著悠久的飲食文化歷史,其內涵深遠。了解中國的飲食文化,才能更好的品味中國的菜肴,體會到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