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等人創辦的文學刊物是《語絲》。
《語絲》是現代文學史上第壹個以散文為主的文學刊物,成就最高的是簡短犀利的思想雜感、社會批評隨筆、小品散文等。
《語絲》承續了“五四”“隨想錄”的思想精髓,更為灑脫——“任意而談,無所顧忌,要催促新的產生,對於有害於新的舊物,要竭力加以排擊”。形成了“語絲文體”——排舊促新、放縱而談、說古論今、不拘壹格。
創辦《語絲》的魯迅:
早年與厲綏之和錢均夫同赴日本公費留學,於日本仙臺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最為廣泛的筆名。
魯迅壹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魯迅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30年代的魯迅的創作精力主要放在雜文上,然而他並未忘記小說的創作,並貢獻了他最後的創新之作《故事新編》。這部小說集依舊展現了魯迅不羈的想象力與強大的創造力:對在《吶喊》和《仿徨》中創建的中國現代小說的創作規範進行新的沖擊,尋找新的突破。
在《故事新編》中,魯迅有意識的打破了時空界限,采取“古今雜糅”的手法:小說中除主要人物大都有歷史記載外,還創造了壹些次要的戲劇性的穿插人物,在他們的言行中加入大量的現代語言,情節和細節。用現代語言自由發揮,以“油滑”的姿態對現實進行嘲諷和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