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哈密瓜多大了?

哈密瓜多大了?

哈密瓜

古稱甜瓜、香瓜,也叫網紋甜瓜,維吾爾語稱“庫洪”。在中國,只有新疆和甘肅敦煌出產哈密瓜。在1959年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吉群發掘的暮色中,出土了半幹哈密瓜,在另壹座唐墓中出土了兩張哈密瓜皮。這說明哈密瓜早在1000年前就在新疆種植了。從古籍中可以看到很多關於新疆哈密瓜的描述和贊美。元初《長春真人西遊記》說:“香瓜似枕,其香不為華蓋。”清乾隆年間,紀曉嵐在《嶽薇草堂筆記》中說:“西域之果,桃花開在頭路畈,瓜花開在哈密。”“瓜為貢品,實出哈密。”清·小雄有壹首關於新疆瓜雲的詩:“多有黃玉的甜柔,壹擔駝籃是對田家的禮贊。”這些詩句說明哈密瓜久負盛名,被列為獻給皇帝的珍寶。清初張生動地描述了他在河西走廊親眼目睹的向皇帝運送哈密瓜的情景:“每路騎驛,百人入哈密瓜。人捧小口袋,蓋黃衣,每人提壹瓜,病如鳥。”這種風格堪比唐代《萬裏江南》中唐玄宗、楊貴妃送荔枝的盛況。

哈密瓜這個名字的由來,也傳聞與朝貢有關。早在清朝康熙年間,鄯善王每年給哈密王的貢品壹直是東湖鄯善的瓜。因為產於東湖的瓜又甜又甘淳,所以風味獨特,受到大家的稱贊。時間長了,人們就叫它瓜王。鄯善王把這個貢品送給了哈密王。哈密王看到這個瓜這麽特別,就派使者送到康熙帝的宮廷。康熙皇帝嘗這種瓜,就問瓜的名字。內侍只知道是哈密郡王贈送的,他回答說是哈密瓜。從此,哈密瓜的名字不脛而走。這個傳說可能不是真的,但是哈密瓜的名字是從康熙年間開始的,有據可查。清代《新疆回鶻誌》說:“自康熙始,哈密投降,此瓜開始納貢,稱哈密瓜。”還有壹種說法是新疆的瓜多由哈密運到內地,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哈密瓜。

天山南北大部分綠洲都可以種植哈密瓜。新疆鮮瓜年產量約50萬噸。哈密瓜的著名產地是南疆的吐魯番盆地、伽師、馬開提、皮山、玉田、下冶地、精河、五家渠,這些地方靠近沙漠。其中以吐魯番地區出產的紅心脆瓜最為突出。這種瓜現在已經成為出口的高檔商品(價格比普通水果高兩到四倍),漂洋過海。瓜呈橢圓形,重2-3公斤,果皮灰綠色,果柄粗網狀。瓜瓤晶瑩如玉,甜潤飽滿,香醇爽口。咬上牙就像在嘴唇上塗了壹層黏糊糊的蜂蜜。因為這種瓜是鄯善縣東湖壹帶最好的,所以有“新疆瓜天下第壹,東湖瓜新疆第壹”的說法。

哈密瓜分為網狀和光滑皮兩種。按成熟度分為早熟瓜蛋、夏瓜(中熟)、冬瓜(晚熟)等品種。不同品種的瓜有不同的形狀、顏色和皮紋。常見的優良品種有酥紅心、甜黑眉(瓜皮有美眉等深色條紋,故稱黑眉;“蜜極香”,維吾爾語意為花裙)、電池紅、鐵皮、青麻皮、網狀香梨、哈密加格達、小青皮、酥白皮、香梨黃。塑料大棚栽培是可行的。每年5月,早熟瓜上市,然後各種瓜陸續成熟。晚熟的黑眉蜜壹上市就很甜,臨近10的深秋。這種晚熟冬瓜品質優良,耐貯運。秋天暴曬後用繩子包好掛在暖窯裏過冬,到了春天依然美味如新。新疆老百姓在屋頂曬西瓜,在床下堆瓜,切瓜招待來客,在寒冷的冬天圍著竈臺吃夜宵吃瓜,這是常有的事。哈密瓜不僅好吃,而且營養豐富。據分析,哈密瓜的幹物質中含有4.6%-15.8%的糖和2.6%-6.7%的纖維素,以及蘋果酸、果膠、維生素A、B、C、煙酸和鈣、磷、鐵等元素。其中鐵含量比雞肉高兩三倍,比牛奶高17倍。新疆人愛吃哈密瓜,認為多吃瓜能治病益壽也不無道理。哈密瓜不僅可以鮮食,還可以做冬瓜幹、蜜瓜脯、果汁。瓜地瓜子可入藥治病,瓜皮餵羊可促脂增重。哈密瓜真的是新疆的瑰寶!

哈密瓜的優良品質自然與新疆的土壤、水利、氣候密切相關,而新疆農民千百年來積累的豐富經驗是哈密瓜不斷發展的重要條件。

此外:

因為“哈密”與“哈利波特迷”諧音,現在壹些哈利波特迷自稱“哈密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