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誄(léi):謚也,累列生時行跡,讀之以悼謚者。誄文:敘述死者生前事跡,表示哀悼。相當於後世的致悼辭或哀悼死者的文章,也簡稱為“誄”。
2、維太平不易之元:誄這壹文體的格式,開頭應當先交代年月日。作者想脫去“傷時罵世”、“幹涉朝廷”的罪名,免遭文字之禍,稱小說“無朝代年紀可考”,不得已,才想出這樣的名目。第十三回秦可卿的喪榜上書有“奉天永建太平之國”、十四回出殯的銘旌上也大書“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等字樣。表面上仿佛都是歌頌升平,放在具體事件、環境中,恰恰又成了絕妙的嘲諷。維,語助詞。元,紀年。
3、蓉桂競芳之月:指農歷八月。
4、冰鮫之縠(hú):傳說鮫人居南海中,如魚,滴淚成珠,善機織,所織之綃,明潔如冰,暑天令人涼快,以此命名。縠,有皺紋的紗。“冰鮫之縠”與下文的“沁芳之泉”、“楓露之茗”都見於小說情節之中。
5、白帝:五行之說:古人以百物配五行(金、木、水、火、土)。如春天屬木,其味為酸,其色為青,司時之神就叫青帝;秋天屬金,其味為辛,其色為白,司時之神就叫白帝,等等。故下文有“金天屬節,白帝司時”等語。撫司:管轄。
6、曩(nǎng):從前,以往。
7、“其為質”四句:仿效唐代詩人杜牧《李長吉歌詩敘》中語:“雲煙綿聯,不足為其態也;水之迢迢,不足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
8、媖嫻(yīng xián):美好文雅。媖,女子美好。嫻,文雅。
9、“孰料”二句:誄文用了許多《楚辭》裏的詞語,大半都寄托著作者的愛憎。如“鷹鷙”用《離騷》的“鷙鳥(猛禽,鷹屬)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圓)之能周(相合)兮,夫孰(怎能)異道而相安?”原為屈原表達與楚國貴族抗爭的不屈精神;與此相反,“鳩鴆”之類惡鳥就表示那股黑暗勢力,因為鳩多鳴,像人話多而不實;鴆傳說羽毒,能殺人。其它如下文中作為香花的“茞蘭”、“蘅杜”,作為惡草的“薋葹”,也表示這兩種力量的對立。“顑頷”則表示屈原受到壓抑而憔悴,“諑謠”則表示黑暗勢力搞陰謀詭計。又如壹些講車仗儀衛的用語,像“玉虬”、“瑤象”和“豐隆”、“望舒”等,也都是美好的事物和明潔正道的神祇,用來表現屈原“誌潔行芳”、不同流合汙的精神。曹雪芹在此用以表現自己對叛逆的女奴與惡濁勢力進行鬥爭的同情,同時又寄托著自己對當時現實黑暗政治的不滿。罦罬(fú zhuó),捕鳥的網,這裏是被網捕獲的意思。
10、薋葹(cí shī):蒼耳和蒺藜,泛指惡草。臭(xiù):氣味,這裏指香氣。
11、茝(chǎi)蘭:香草。芟(shān):割草,引申為除去。鉏(chú):可編席的草。即“鋤”。
12、蠱蠆(gǔ chài):害人的毒蟲,這裏是陰謀毒害人的意思。蠱,傳說把許多毒蟲放在壹起,使互相咬殺,最後剩下不死的叫蠱,以為可用來毒害人。蠆,是古書中說的蠍子壹類毒蟲。
13、膏肓(huāng):心以下橫膈膜以上的部分。古人以為病進入這個部位就無法醫治(見《左傳·成公十年》)。疚(jiù),疾病。
14、顑頷(kǎn hàn):因饑餓而面色幹黃憔悴。
15、諑(zhuó)謠:造謠中傷。謑(xī)詬:嘲諷辱罵。
16、戶牖(yǒu):門和窗戶。牖,窗戶。
17、“豈招尤”二句:程高本中此二句被刪去。招尤則替,自招過失而受損害。替,廢。攘詬,蒙受恥辱(語出《離騷》)。
18、忳(tún):憂郁。《離騷》:“忳郁邑余侘傺兮。”幽沈:指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怨恨。
19、罔屈:冤屈。罔,不直為罔。
20、長沙:指賈誼,漢文帝時著名政治家。他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減地方王侯權勢,年紀很輕就擔任朝廷裏的重要職務。後來受到權貴排斥,被貶逐為長沙王太傅(輔佐官),33歲就郁郁而死。後人常稱他賈長沙。
21、“直烈”二句:古代神話:禹的父親鯀(gǔn)沒有天帝的命令,就擅自拿息壤(壹種可以生長不息的神土,能堵塞洪水)治洪水,天帝就叫祝融將他殺死在羽山的荒野(據《山海經·海內經》)。屈原在《離騷》中說“鯀婞(xìng,倔強)直以亡身兮”,大膽肯定了鯀的耿介正直。“直烈”正是用了屈原的話;也正因為鯀是男子,所以誄文引來與芙蓉女兒相比,以反襯“巾幗”遭遇之慘甚於男子,與上壹句引賈誼同。小說的續補者傳統觀念很深,像歷來極大多數封建士大夫壹樣,把竊神土救洪災的鯀和頭觸不周山的***工這壹類具有鬥爭性、反抗性的人物看作壞人,將原稿這壹句改為“貞烈遭危,巾幗慘於雁塞”(程高本),換成王昭君出塞和親事。這壹改,不僅有礙文理,且在思想性上也削弱了原稿中的叛逆精神。
22、“洲迷”二句:傳說西海中有聚窟洲,洲上有大樹,香聞數百裏,叫做返魂樹,煎汁制丸,叫做振靈丸,或名卻死香,能起死回生(見《十洲記》)。迷,迷失方向,不知去路。
23、“海失”二句:傳說東海中蓬萊仙島上有不死之藥,秦代有個徐福,帶了許多童男女入海尋找,壹去就沒有回來。槎,筏子,借作船義。又海上有浮靈槎泛天河事,乘槎遊仙的傳說,見於《博物誌》:銀河與海相通,居海島者,年年八月定期可見有木筏從水上來去。有人便帶了糧食,乘上木筏而去,結果碰到了牛郎織女。這裏捏合而用之。
24、倩:請人替自己做事。
25、“鏡分”二句:傳說罽(jì)賓(漢代西域國名)王捉到鸞鳥壹只,很喜歡,但養了三年它都不肯叫。聽說鳥見了同類才鳴,就掛壹面鏡子讓它照。鸞見影,悲鳴沖天,壹奮而死。後多稱鏡為鸞鏡(見《異苑》)。又兼用南陳太子舍人徐德言與樂昌公主夫妻亂離中分別,各執破鏡之半,後得以重逢團圓事(見《古今詩話》)。麝月,巧用丫頭名,諧“射月”,同時指鏡。奩(lián),女子盛梳妝用品的匣子。
26、“梳化”二句:晉人陶侃懸梭於壁,梭化龍飛去(見《異苑》)。這裏可能是曹雪芹為切合晴雯、寶玉的情事而改梭為梳的。檀雲,丫頭名,也是巧用。檀雲之齒,檀木梳的齒。麝月檀雲,壹奩壹梳,皆物是人非之意。註:(檀雲:首見第二十四回,賈寶玉的丫環。她的故事可能在作者早期增刪《石頭記》時即已略去,故作品僅第二十四回、三十四回、五十二回簡單地提及她,但在寶玉的詩文中,卻留下了這些故事的蛛絲馬跡,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兒誄》:“梳化龍飛,哀折檀雲之齒。”這應該是寶玉、檀雲、晴雯三人之間的壹段小糾紛或小插曲,第二十三回《夏夜即事》:“室靄檀雲品禦香。”看來,初稿的二十三回之前,還有檀雲焚香的故事。)
27、“委金”二句:謂人已死去,首飾都掉在地上。白居易《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鈿(diàn),金翠珠寶制成的花形首飾。翹(qiáo),古代婦女的發飾。
28、“樓空”二句:《荊楚歲時記》:“七夕人家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鳷鵲,漢武帝所建的樓觀名,這裏指華麗的樓閣。與“七夕之針”連在壹起,可能由李賀《七夕》詩“鵲辭穿線月”聯想而來,但鳷鵲與鵲不是同壹種鳥。另:鳷鵲為漢章帝時條支國進貢的異鳥,王嘉《拾遺記·後漢》:“章帝永寧元年,條支國來貢異瑞,有鳥名鳷鵲,形高七尺,解人語。”
29、帶斷鴛鴦:比喻情人分離。可能用唐人張祜詩:“鴛鴦鈿帶拋何處?孔雀羅衫付阿誰?”
30、五絲之縷:指七夕所結之“彩縷”。又王嘉《拾遺記》:“因祗之國,其人善織,以五色絲內於口中,手引而結之,則成文錦。”晴雯工織,用此亦合。
31、蒹葭(jiān jiā):蘆葦。《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壹方……”,表達了男主人公對女子的愛慕和想念。
32、不度寒砧:這裏是說人已死去,不再有搗衣的砧聲傳來。度,傳。寒砧,古代婦女每於秋夜搗衣,故稱寒砧。砧,搗衣石。
33、怨笛:《晉書·向秀傳》:向秀跟嵇康、呂安很友好。後嵇、呂被殺,向秀壹次經過這兩個人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聲音嘹亮,向秀非常傷感,寫了壹篇《思舊賦》。後人稱這個故事為“山陽聞笛”。又唐人小說《步飛煙傳》裏有“笛聲空怨趙王倫”的詩句,說的是趙王因索取石崇家的吹笛美人綠珠未成而陷害石崇壹家的事,誄文可能兼用此事。
34、鸚鵡:與下文中的海棠、捉迷、鬥草等皆小說中情節,有的原不屬晴雯,如鸚鵡寫在瀟湘館,有的是廣義的,如捉迷即可指晴雯偷聽寶玉在麝月前議論她事。
35、銀箋:白紙。與上句“拋殘繡線”聯系起來,當指刺繡所用的紙樣。彩縷:庚辰本作“彩繕”,有誤;程乙本作“彩袖”,當是臆改。今從戚序本。
36、“金鬥”句:語用秦觀《如夢令》“睡起熨沈香,玉腕不勝金鬥”句。
37、柱杖:說自己帶病前往,因哀痛所致。近拋:路雖近而不能保住的意思,與上句“遠涉”為對。程乙本作“遣拋”,戚序本作“遽拋”,庚辰本缺字。今從乾隆抄本壹百二十回紅樓夢稿。
38、“及聞”四句:意謂寶玉不能與芙蓉女兒化煙化灰,對因此而將受到譏誚和非議感到慚愧。槥(huì)棺,棺材。槥,古代壹種小棺材。燹(xiǎn):野火。引申為燒。***穴之盟,死當同葬的盟約。穴,墓穴。槨(guǒ),棺外的套棺。迨(dài),及。同灰,李白《長幹行》:“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本謂夫婦愛情之堅貞。寶玉曾說過將來要和大觀園裏的女孩子們壹同化煙化灰。
39、爾乃:發語詞。賦中常見,不能解作“妳是”。下文“若夫”也是發語詞。
40、淹滯青燐:青色的燐火緩緩飄動。骨中磷質遇到空氣燃燒而發的光,從前人們誤以為鬼火。
41、壙(kuàng):墳墓。
42、塍(chéng):田間的土埂。
43、汝南淚血:寶玉以汝南王自比,以汝南王愛妾劉碧玉比晴雯。《樂府詩集》有《碧玉歌》引《樂苑》曰:“《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以寵愛之甚,所以歌之。”梁元帝《采蓮賦》:“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汝南、碧玉與石崇、綠珠同時並用,始於唐代王維《洛陽女兒行》:“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44、梓澤餘衷:用石崇、綠珠事。《晉書·石崇傳》: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艷,善吹笛。孫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秀怒,矯詔(詐稱皇帝的命令)收(捕)崇。崇正宴於樓上,介士(武士)到門,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效死於君前。”因自投於樓下而死。石崇有別館在河陽的金谷,壹名梓澤。作者同時人明義《題紅樓夢》詩:“饌玉炊金未幾春,王孫瘦損骨嶙峋。青娥紅粉歸何處?慚愧當年石季倫!”也用石崇的典故。這除了有親近的女子不能保全的思想外,尚能說明災禍來臨與政治有關,誄文正有著這方面的寄托。
45、蜮(yù):傳說中水邊的壹種害人蟲,能含了沙射人的影子,人被射後要害病。《詩·小雅·何人斯》“為鬼為蜮。”陸德明釋文:“(蜮)狀如鱉,三足,壹名射工,俗呼之水弩。在水中含沙射人,壹曰射人影。”這裏指用陰謀詭計暗害人的人。
46、箝:同“鉗”,夾住,引申為封閉。《莊子·胠篋》:“箝揚、墨之口。”诐(bì)奴:與下句的悍婦都指王善保家的和周瑞家的壹夥迎上欺下、狗仗人勢的奴才管家們。小說中曾寫她們在王夫人前進讒言,“治倒了晴雯”。诐,奸邪而善辨,引申為弄舌。
47、惓(quán)惓:同“拳拳”,情意深厚的意思。
48、垂旌:用竿挑著旌旗,作為使者征召的信號。
49、待詔:本漢代官職名。這裏是等待上帝的詔命,即供職的意思。
50、葉法善攝魂以撰碑:相傳唐代的術士葉法善把當時有名的文人和書法家李邕的靈魂從夢中攝去,給他的祖父葉有道撰述並書寫碑文,世稱“追魂碑”(見《處州府誌》)。
51、李長吉被詔而為記:李長吉,即李賀。唐代詩人李商隱作《李長吉小傳》說,李賀死時,他家人見緋衣人駕赤虬來召李賀,說是上帝建成了白玉樓,叫他去寫記文。還說天上比較快樂,不像人間悲苦,要李賀不必推辭。
52、陟降:陟是上升,降是下降。古籍裏“陟降”壹詞往往只用偏義,或謂上升或謂下降。這裏是降臨的意思。
53、玉虬(qiú):白玉色的無角龍。後文的“鹥”(yī)是鳳凰。屈原《離騷》:“駟玉虬以乘鹥兮。”穹窿:天看上去中間高,四方下垂像篷帳,所以稱穹窿。
54、瑤象:指美玉和象牙制成的車子。屈原《離騷》:“為余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
55、箕尾:箕星和尾星,和下文的虛、危都是屬於二十八宿星座的名稱。古代神話,商王的相叫傅說(悅),死後精神寄托於箕星和尾星之間,叫做“騎箕尾”(見《莊子·大宗師》)。這裏隱指芙蓉女兒的靈魂。
56、豐隆:神話中的雲神(壹作雷神)。下句中的“望舒”為駕月車的神。後文的“雲廉”即“飛廉”,是風神。《離騷》:“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又“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望舒”之“望”,在誄文中兼作動詞用。
57、薆(ài):盛。
58、紉蘅杜以為纕(xiāng):把蘅、纕杜等香草串連起來作為身上的佩帶。纕,佩帶。《離騷》:“紉秋蘭以為佩。”
59、珰:耳墜子。古樂府《焦仲卿妻》:“耳著明月珰。”
60、葳蕤(wēi ruí):花草茂盛的樣子。畤(zhì):古時帝王祭天地五帝之所。
61、檠(qíng)蓮焰:在燈臺裏點燃起蓮花似的燈焰。檠,燈臺。燭蘭膏:燒香油。
62、瓟瓠(bó hù):葫蘆之類瓜,硬殼可作酒器。程乙本作“瓠瓟”,今依脂本順序。《廣韻》:“瓟瓠可為飲器。”瓠,庚辰、戚序本作“匏”,這是“瓠”的別寫。觶斝(zhì jiǎ):古代兩種酒器名。
63、醽醁(líng lù):美酒名。
64、窈窕:深遠貌。
65、汗漫:古代傳說:有個叫盧敖的碰到名叫若士的仙人,向他請教,若士用“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的理由拒絕了他的請求(見《淮南子·道應訓)。汗漫是壹個擬名,寓有混混茫茫不可知見的意思。九垓,即九天。夭閼(è):亦作“夭遏”,阻擋。
66、窀穸(zhūn xī):墓穴。
67、反其真:返回到本源,指死(語出《莊子·大宗師》)。
68、懸附:“懸疣附贅”的簡稱,指瘤和癮肉,是身體上多余的東西。《莊子·大宗師》:“彼以生為附贅懸疣,以死為決疣潰癰。”這是厭世主義的比喻。
69、靈:靈魂,指晴雯的靈魂。格:感通。嗟來:招喚靈魂到來的話。《莊子·大宗師》:“嗟來桑戶乎!嗟來桑戶乎!”桑戶,人名,他的朋友招他的魂時這樣說。
70、搴(qiān):拔取。
71、柳眼:柳葉細長如眼,所以這樣說。
72、蓮心:蓮心味苦,古樂府中常喻男女思念之苦,並用“蓮心”諧音“憐心”。
73、素女:神女名,善彈瑟(見《史記·封禪書》)。
74、宓(fú)妃:傳說她是伏羲氏的女兒,淹死在洛水中,成了洛神。
75、弄玉吹笙:相傳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笙,嫁與蕭史,蕭善吹簫,能作鳳鳴,後引來鳳凰,夫妻隨鳳化仙飛去(見漢代劉向《列仙傳》及明代陳耀文《天中記》)。
76、寒簧:仙女名,偶因壹笑下謫人間,後深海而復歸月府(見明代葉紹袁《午夢堂集·續窈聞記》)。洪升《長生殿》借為月中仙子。敔(yǔ):古代的壹種樂器,形狀如壹只伏著的老虎。
77、嵩嶽之妃:指靈妃。《舊唐書·禮儀誌》:武則天臨朝時,“下制號嵩山為神嶽,尊嵩山神為天中王,夫人為靈妃”。韓愈《誰氏子》詩:“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可知靈妃也是善於吹笙的。
78、驪山之姥(mǔ):《漢書·律歷誌》中說殷周時有驪山女子為天子,才藝出眾,所以傳聞後世。到了唐宋以後,就傳為女仙,並尊稱為“姥”或“老母”。又《搜神記》中說有個神嫗叫成夫人,好音樂,每聽到有人奏樂歌唱,便跳起舞來。所以李賀《李憑箜篌引》中有“夢入神山教神嫗”的詩句。這裏可能是兼用兩事。
79、“龜呈”句:古代傳說,夏禹治水,洛水中有神龜背著文書來獻給他(見《尚書·洪範》漢代孔安國傳)。又傳說黃帝東巡黃河,過洛水,黃河中的龍背了圖來獻,洛水中的烏龜背了書來獻,上面都是赤文篆字(見《漢書·五行誌》正義引劉向說)。
80、“獸作”句:舜時,夔作樂,百獸都壹起跳舞(見《史記·五帝本紀》)。鹹池,是堯的樂曲名,壹說是黃帝的樂曲。
81、赤水:神話中地名。
82、珠林:也稱珠樹林、三株(又作“珠”)樹,傳說“樹如柏,葉皆為珠”(見《山海經》)。鳳翥(zhù):鳳凰在飛翔。鳳集珠林,見《異苑》。
83、爰格爰誠:這種句法,在《詩經》等古籍中屢見,在多數情況下,“爰”只能作連接兩個意義相近的詞的語助詞。格,在這裏是感動的意思,如“格於皇天”。
84、匪簠(fǔ)匪筥(jǔ):意謂祭在心誠,不在供品。匪,通“非”。簠、筥,古代祭祀和宴會用的盛糧食的器皿。
85、發軔(rèn):啟程,出發。軔,阻礙車輪轉動的木棍,車發動時須抽去。霞城:神話以為元始天尊居紫雲之閣,碧霞為城。後以碧霞城或霞城為神仙居處(見孫綽《遊天臺山賦序》)。
86、玄圃:亦作“縣圃”,神仙居處,傳說在昆侖山上。《離騷》:“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
87、通:程乙本作“逋”,誤。
88、氤氳(yīn yūn):煙雲籠罩。
89、忡忡:憂愁的樣子。
90、篔筜(yún dāng):壹種長節的竹子。
91、唼喋(shà zhá):水鳥或水面上魚兒爭食的聲音。
92、尚饗(xiǎng):古時祭文中的固定詞,意謂望死者前來享用祭品。 千秋萬歲太平年,芙蓉桂花飄香月,無可奈何傷懷日,怡紅院濁玉,謹以百花蕊為香,冰鮫縠為帛,取來沁芳亭泉水,敬上楓露茶壹杯。這四件東西雖然微薄,姑且借此表示自己壹番誠摯懇切的心意,將它放在白帝宮中管轄秋花之神芙蓉女兒的面前,而祭奠說:
我默默思念:姑娘自從降臨這汙濁的人世,至今已有十六年了。妳先輩的籍貫和姓氏,都早已湮沒,無從查考,而我能夠與妳在起居梳洗、飲食玩樂之中親密無間地相處,僅僅只有五年八個月多壹點的時間啊!
回想姑娘當初活著的時候,妳的品質,黃金美玉難以比喻其高貴;妳的心地,晶冰白雪難以比喻其純潔;妳的神智,明星朗日難以比喻其光華;妳的容貌,春花秋月難以比喻其嬌美。姊妹們都愛慕妳的嫻雅,婆媽們都敬仰妳的賢惠。
可是,誰能料到惡鳥仇恨高翔,雄鷹反而遭到網獲;臭草妒忌芬芳,香蘭竟然被人剪除。花兒原來就怯弱,怎麽能對付狂風?柳枝本來就多愁,如何禁得起暴雨?壹旦遭受惡毒的誹謗,隨即得了不治之癥。所以,櫻桃般的嘴唇,褪去鮮紅,而發出了呻吟的聲音;甜杏似的臉龐,喪失芳香,而呈現出憔悴的病容。流言蜚語,產生於屏內幕後;荊棘毒草,爬滿了門前窗口。哪裏是自招罪愆而喪生,實在乃蒙受垢辱而致死。妳是既懷著不盡的憂忿,又含著無窮的冤屈呵!高尚的品格,被人妒忌,閨女的憤恨恰似受打擊被貶到長沙去的賈誼;剛烈的氣節,遭到暗傷,姑娘的悲慘超過竊神土救洪災被殺在羽野的鯀。獨自懷著無限辛酸,有誰可憐不幸夭亡?妳既像仙家的雲彩那樣消散,我又到哪裏去尋找妳的蹤跡?無法知道聚窟洲的去路,從哪裏來不死的神香?沒有仙筏能渡海到蓬萊,也得不到回生的妙藥。
妳眉毛上黛色如青煙縹緲,昨天還是我親手描畫;妳手上的指環已玉質冰涼,如今又有誰把它焐暖?爐罐裏的藥渣依然留存,衣襟上的淚痕至今未幹。鏡已破碎,鸞鳥失偶,我滿懷愁緒,不忍打開麝月的鏡匣;梳亦化去,雲龍飛升,折損檀雲的梳齒,我便哀傷不已。妳那鑲嵌著金玉的珠花,被委棄在雜草叢中,翡翠發飾落在塵土裏,被人拾走。鳷鵲樓人去樓空,七月七日牛女鵲橋相會的夜晚,妳已不再向針眼中穿線乞巧;鴛鴦帶空餘斷縷,哪壹個能夠用五色的絲線再把它接續起來?
況且,正當秋天,五行屬金,西方白帝,應時司令。孤單的被褥中雖然有夢,空寂的房子裏已經無人。在種著梧桐樹的臺階前,月色多麽昏暗!妳芬芳的魂魄和美麗的姿影壹同逝去;在繡著芙蓉花的紗帳裏,香氣已經消散,妳嬌弱的喘息和細微的話語也都滅絕。壹望無際的衰草,又何止蘆葦蒼茫!遍地淒涼的聲音,無非是蟋蟀悲鳴。點點夜露,灑在覆蓋著青苔的階石上,搗衣砧的聲音不再穿過簾子進來;陣陣秋雨打在爬滿了薜荔的墻垣上,也難聽到隔壁院子裏哀怨的笛聲。妳的名字尚在耳邊,屋檐前的鸚鵡還在叫喚;妳的生命行將結束,欄桿外的海棠就預先枯萎。過去,妳躲在屏風後捉迷藏,現在,聽不到妳的腳步聲了;從前,妳去到庭院前鬥草,如今,那些香草香花也白白等待妳去采摘了!刺繡的線已經丟棄,還有誰來裁紙樣、定顏色? 潔白的絹已經斷裂,也無人去燒熨鬥、燃香料了!
昨天,我奉嚴父之命,有事乘車遠出家門,既來不及與妳訣別;今天,我不管慈母會發怒,拄著杖前來吊唁,誰知妳的靈柩又被人擡走。及至聽到妳的棺木被焚燒的消息,我頓時感到自己已違背了與妳死同墓穴的誓盟。妳的長眠之所竟遭受如此的災禍,我深深慚愧曾對妳說過要同化灰塵的舊話。
看那西風古寺旁,青燐徘徊不去;落日下的荒墳上,白骨散亂難收!聽那楸樹榆木颯颯作響,蓬草艾葉蕭蕭低吟!哀猿隔著霧騰騰的墓窟啼叫,冤鬼繞著煙蒙蒙的田塍啼哭。原來以為紅綃帳裏的公子,感情特別深厚,現在始信黃土堆中的姑娘,命運實在悲慘!我正如汝南王失去了碧玉,斑斑淚血只能向西風揮灑;又好比石季倫保不住綠珠,這默默衷情惟有對冷月傾訴。
啊!這本是鬼蜮陰謀制造的災禍,哪裏是老天妒忌我們的情誼!鉗住長舌奴才的爛嘴,我的誅伐豈肯從寬!剖開兇狠婦人的黑心,我的憤恨也難消除!妳在世上的緣分雖淺,而我對妳的情意卻深。因為我懷著壹片癡情,難免就老是問個不停。
現在才知道上帝傳下了旨意,封妳為花宮待詔。活著時,妳既與蘭蕙為伴;死了後,就請妳當芙蓉主人。聽小丫頭的話,似乎荒唐無稽,以我濁玉想來,實在頗有依據。為什麽呢?從前唐代的葉法善就曾把李邕的魂魄從夢中攝走,叫他寫碑文;詩人李賀也被上帝派人召去,請他給白玉樓作記。事情雖然不同,道理則是壹樣的。所以,什麽事物都要找到能夠與它相配的人,假如這個人不配管這件事,那豈不是用人太濫了嗎?現在,我才相信上帝衡量壹個人,把事情托付給他,可謂恰當妥善之極,將不至於辜負他的品性和才能。所以,我希望妳不滅的靈魂能降臨到這裏。我特地不揣鄙陋粗俗,把這番話說給妳聽,並作壹首歌來招喚妳的靈魂,說:
天空為什麽這樣蒼蒼啊!是妳駕著玉龍在天庭邀遊嗎?大地為什麽這樣茫茫啊!是妳乘著象牙的車降臨九泉之下嗎?看那寶傘多麽絢爛啊!是妳所騎的箕星和尾星的光芒嗎?排開裝飾著羽毛的華蓋在前開路啊!是危星和虛星衛護著妳兩旁嗎?讓雲神隨行作為侍從啊!妳望著那趕月車的神來送妳走嗎?聽車軸咿咿呀呀響啊!是妳駕馭著鸞鳳出遊嗎?聞到撲鼻的香氣飄來啊!是妳把杜蘅串聯成佩帶嗎?衣裙是何等光彩奪目啊!是妳把明月鏤成了耳墜子嗎?借繁茂的花葉作為祭壇啊!是妳點燃了燈火燒著了香油嗎?在葫蘆上雕刻花紋作為飲器啊!是妳在酌綠酒飲桂漿嗎?擡眼望天上的煙雲而凝視啊!我仿佛窺察到了什麽;俯首向深遠的地方而側耳啊!我恍惚傾聽到了什麽。妳和茫茫大士約會在無限遙遠的地方嗎?怎麽就忍心把我拋棄在這塵世上呢!請風神為我趕車啊!妳能帶著我壹起乘車而去嗎?我的心裏為此而感慨萬分啊!白白地哀嘆悲號有什麽用呢?妳靜靜地長眠不醒了啊!難道說天道變幻就是這樣的嗎?既然墓穴是如此安穩啊!妳死後又何必要化仙而去呢?我至今還身受桎梏而成為這世上的累贅啊!妳的神靈能有所感應而到我這裏來嗎?來呀,來了就別再去了啊!妳還是到這兒來吧!
妳住在混沌之中,處於寂靜之境;即使降臨到這裏,也看不見妳的蹤影。我取女蘿作為簾幕屏障,讓菖蒲象儀仗壹樣排列兩旁。還要警告柳眼不要貪睡,教那蓮心不再味苦難當。素女邀約妳在長滿桂樹的山間,宓妃迎接妳在開遍蘭花的洲邊。弄玉為妳吹笙,寒簧為妳擊敔;召來嵩嶽靈妃,驚動驪山老母。靈龜象大禹治水時那樣背著書從洛水躍出,百獸象聽到了堯舜的鹹池曲那樣群起跳舞。潛伏在赤水中呵,龍在吟唱;棲息在珠林裏呵,鳳在飛翔。恭敬虔誠就能感動神靈,不必用祭器把門面裝潢。
妳從天上的霞城乘車動身,回到了昆侖山的玄圃仙境。既像彼此可以交往那麽分明,又忽然被青雲籠罩無法接近。人生離合呵,好比浮雲輕煙聚散不定,神靈縹緲呵,卻似薄霧細雨難以看清。塵埃陰霾已經消散呵,明星高懸;溪光山色多麽美麗呵,月到中天。為什麽我的心如此煩亂不安?仿佛是夢中景象在眼前展現。於是我慨然嘆息,悵然四望,流淚哭泣,留連仿徨。
人們呵,早已進入夢鄉;竹林呵,奏起天然樂章。只見那受驚的鳥兒四處飛散,只聽得水面上魚兒喋喋作響。我寫下內心的悲哀呵,作為祈禱,舉行這祭奠的儀式呵,期望吉祥。悲痛呵,請來將此香茗壹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