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毛櫸科栗屬,多年生落葉果樹喬木。又名大栗、魁栗。學名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起源與分布
板栗原產中國,遠在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村遺址中和2000多年前的江陵戰國期間和西漢墓葬中均發現有板栗遺存。中國古籍多有板栗的記載,《詩經》中有“阪有漆,297有栗”和“樹之榛栗”;《大戴禮·夏小正》中有“八月297(栗)零”;《史記》中有燕秦千樹栗,其人富與千戶侯等的記載。說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有大量板栗種植。《西京雜記》中記述漢武帝時上林苑已有栗的栽培,並有候栗、魁栗、雙栗、峰栗等品種;《齊民要術》和《農桑輯要》中更有栗樹栽培技術的詳細記述。栗在中國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2000~3000年。
1988年世界板栗產量為45.6萬噸,產量最多的是中國,其次是土耳其、南朝鮮、意大利、日本、法國、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和地區(見表)。在中國,北起遼寧、吉林,南至廣東等省都有分布。主要產區有河北的遷西、遵化、邢臺等縣,湖北的羅田、麻城等縣,貴州的畢節、安順地區,年產量在5000噸以上:此外,年產量在500噸以上的有山東、河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西等省(自治區)。
特征與特性
板栗品種不同,但有其***同的特性特征。
形態特征
樹高達13~30米。根深,葉為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至長圓披針形,葉面深綠色,角質層較厚,葉背灰綠色具短絨毛,葉緣有粗鋸齒。雌雄異花;雄花序為葇荑花序,由300~500朵小花組成,花粉小,常隨風飛揚,花有特殊氣味,引誘昆蟲傳粉;雌花通常3朵聚生於外被帶刺的總苞中,每朵雌花有柱頭8個,開花時伸出總苞,有胚珠16個,但受精後只有1個胚珠發育成果實,也就是壹粒種子,為主要食用部分(見圖)。通常壹個總苞中有3粒種子,果實充分成熟後總苞開裂,種子脫出。
生長結果習性
栗實生樹壽命較長,常見樹齡200~300年、幹周5米以上的大樹,仍能正常結果。實生樹結果較晚,需7~8年;嫁接樹則為3~5年。栗樹根深,側根細根發達;須根前端常有白色菌絲呈分枝狀,壹端伸入根的細胞間隙吸收根中營養,另端伸入土中,增強根系的吸收能力及擴大吸收面積。這種菌根叫外菌根,是栗樹適應性強的重要原因。芽有花芽、葉芽和隱芽3種。①花芽為混合芽,著生於結果母枝的先端,較肥大呈扁圓形,翌年春抽出帶葉、花的混合花枝。混合花枝有兩種:壹是既有雄花序又有雌花序的結果枝;壹是只有雄花序而無雌花序的雄花枝,雄花枝壹般多由衰弱的結果母枝或結果母枝下部的芽萌發形成。②葉芽著生在結果母枝的中、下部或其他弱枝上,較瘦小,翌年春萌發為發育枝。③隱芽更小,著生於當年生枝的基部或多年生枝及老幹上,通常不萌發,老樹或更新修剪及枝條受傷後才萌發,成為徒長枝。凡能抽生結果枝的枝條通稱結果母枝。
結果枝可分4段:基部數節的葉腋間著生葉芽;中部約10節左右的葉腋間著生雄花序;前段1~3節的葉腋間在雄花序基部著生雌花序稱混合花序,著生花序的葉腋間無腋芽而成空節;在混合花序以上為果前枝或稱尾枝,壹般有3~10節,果前枝的葉腋間都有腋芽,在結果枝生長健旺時有的可成為花芽,能連續結果,成為下年的結果母枝。雄花枝大多比較纖弱,除葉片外只有雄花序,壹般不易成為結果母枝。發育枝在幼樹期是形成樹冠的基礎。長度為10~20厘米的發育枝,頂芽及以下數芽可形成花芽,變為結果母枝。而10厘米以下的纖弱發育枝不能形成花芽,翌年生長甚少或枯死。30厘米以上的徒長枝通過合理修剪,3~4年後也可開花結果。栗在北方壹年常有兩次生長,第二次生長多發生在雨季以後,由新梢頂芽或頂芽以下數個側芽萌發成秋梢或二次枝(副梢),這種二次枝也能開花和結果,成為二次果,某些地區的二次果能在冬前成熟,稱為二季栗。
物候期
因栽培地區、品種而異。以南京地區的中熟種九家種栗為例,萌芽期4月9日,展葉期4月14日,雄花初花期6月13日,盛花期6月20日,終花期6月24日,雌花初花期5月26日,盛花期6月2日,終花期6月12日,果實成熟期9月中、下旬。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栗生長壹般要求年平均溫度為10~14℃,生長期的平均溫度為16~20℃,開花至果實成熟需要2000~3000℃的積溫。栗樹較抗旱抗寒,在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冬季低溫不低於-20℃的地區都能生長,結果良好;當溫度過高濕度過大時,果肉粉質,含糖量降低。栗喜微酸性土壤,pH值6左右生長結果均良好,在堿性土壤上生長差,甚至不能生長。栗適宜在山坡或山坡下部生長,但栗為喜光樹種,尤以開花期需要充足光照,栽植時應選擇背風向陽的東南、南和西南坡向為宜。栗樹在肥沃或瘠薄的土壤上均能生長,但以土層深厚、排水保水良好、地下水位不太高的沙土、沙質壤土和礫質壤土最適宜。栗樹不抗澇,不宜在低窪積水地方栽植。
主要種類和品種
栗屬植物在全世界約有十幾種,其中供果樹栽培的有板栗、錐栗(C.henryi Rehd.et Wilson)、茅栗(C.seguinii Dode)、日本栗(C.crenata Sieb.et Zucc.)等。板栗、錐栗和茅栗為中國原產。其中板栗是主要栽培種,分布廣、栽培多,特點是澀皮易剝離,含糖量高,肉質細密,品質最優。中國板栗地方品種至少在300個以上,變異類型更多。①九家種栗。產江蘇吳縣洞庭西山,是江蘇省最優良品種之壹。栽培廣泛,由“十家就有九家種”而得名。堅果圓形,中等大,單粒平均重12.2克,出籽率達60%;果肉味甜,糯性。9月20日前後成熟,堅果可貯至翌年4月,豐產。因樹形小,樹冠緊湊,適於密植。果實易受桃柱螟和栗實象為害,采收後必須及時處理,減少貯藏期的損失。②燕山紅栗。產北京懷柔,河北遷西、遵化等地,為當地主栽品種。因堅果明亮又叫明栗。堅果小,單粒重6.7~9.2克,圓形;果皮赤褐色,富光澤,毛茸少;果肉含糖量高,質地細膩,糯性,有香味,品質優。9月下旬成熟,出籽率為40.8%。③魁栗。為浙江上虞的主栽品種。果實大,單粒平均重17.2克;果肉粳性,適於菜用,不耐貯藏。④紅油皮栗。產河北撫寧。堅果中大,平均重11.3克;果皮紅褐色,有光澤;果肉味甜,品質上。9月中旬成熟,豐產,抗病蟲力強。壹般40年生大樹,株產30~50千克。⑤青紮栗。產江蘇宜興。總苞上刺束長而軟,成熟時仍保持綠色,故名青紮。堅果中大,單粒平均重13.6克;味較甜,肉質粳性。耐貯藏,結實率高,豐產。⑥明揀栗。產陜西長安。堅果大小整齊,如同挑揀出來,且果皮光亮,由此得名。果扁圓形,重約10克左右。9月中旬成熟,豐產,品質佳,是西北地區暢銷品種。⑦紫油栗。產河南確山。為實生優良單株,結果早。堅果較大,單粒平均重16克;果皮紫褐色;果肉澱粉含量高。耐貯藏,9月下旬成熟。⑧它栗。產湖南邵陽、新寧等地。堅果較大,單粒平均重16克;果肉糯性,味甜,品質優良。9月下旬成熟,豐產。⑨葉裏藏栗。產安徽舒城。本品種結果枝頂端的葉片密集成簇,遮蓋總苞,因此得名。堅果大,平均粒重18.6克;果面有光澤,品質優。9月中旬成熟,豐產穩產,耐貯藏。⑩泰安明栗。山東地方良種,果橢圓稍扁,整齊,果皮紅褐光亮平均約9克甜而糯,為炒食良種,9月下成熟。⑾紅光。山東最早的無性繁殖良種,栗實大,平均10克左右、豐產、果皮深紅色、光澤、品質優,在山東沿海抗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