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慎染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古篇《墨子·所染》記載壹段故事

慎染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古篇《墨子·所染》記載壹段故事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出處為《墨子·所染》,意思是“ (絲)染了青顏料就變成青色,染了黃顏料就變成黃色”,引申的意思是環境的熏陶、社會風氣的感染,會對人的思想、品質產生重要的影響,切不可掉以輕心。

這句話全句為“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說的是墨子有壹次見人染絲,感慨於(絲)染了青顏料就變成青色,染了黃顏料就變成黃色。染料顏色不同,絲的顏色也發生變化。聯想人生何嘗不是如此,而國家隨人事而興衰,社會隨風俗而浮沈……於是,引發了他對社會人生的深沈思考。

墨子認為,不但絲會很容易地被染成各種顏色,壹國之君也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無論是“功名蔽天地”的“仁義顯人”,還是為“天下謬”的“不義辱人”,無不是外來的影響所致。“士”也不例外,如果所交的朋友都愛好仁義,都淳樸謹慎,懾於法紀,那麽他的家道就日益興盛,身體日益平安,名聲日益光耀;如果所交朋友都不安分守己,結黨營私,那麽他的家道就日益衰落,身體日益危險,名聲日益降低……交友不慎,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此,墨子發出了“故染不可不慎也”的感嘆。

擴展材料

《所染》是我國古籍《 墨子》裏記載的壹篇文章,見於《墨子》第三篇。《墨子》是戰國百家中墨家的經典。提倡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誌、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涉及哲學、邏輯學、軍事學、工程學、力學、幾何學、光學,先秦的科學技術成就大都依賴《墨子》以傳。現存《墨子》壹書,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記述墨子言論兩部分組成,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編《四庫全書》時,僅存五十三篇。

參考資料墨子悲絲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