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霧霾席卷中國的今天,這是壹部可以讓妳的心靈得到凈化的美文集。作者飽含深情地對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上的山川河流、壹草壹木抒發了心底的愛,讓我們被霧霾侵蝕的心靈看到了壹些明亮的色彩。全書充滿了壹顆赤子之心痛徹心扉的吶喊,令人動容和反思。
人類最初的目光肯定不像現代人那樣貪婪、兇殘,而只是驚恐、惶惑。假如達爾文的學說是正確的,那麽他們肯定還保留了古猿的某些特性,比如對樹木的留戀,更多的是為了避開獸類的襲擊。實際上,站起來的我們的初祖,至少在壹開始是很不習慣的,並且對爬行始終抱有懷舊情結,當他們在森林中與猛獸格鬥不敵而退時,便只有爬到樹上,居高臨下以為躲避。說不定他們還發出過這樣的感嘆:我站起來幹什麽?
人類最早的家在樹上,祖宗稱之為“巢”。
我們的古籍上記載道:“上古之世,人少而禽獸眾。”最早發明並築巢的叫有巢氏,不妨說有巢氏開創的“構木為巢”的歷史,是我們家園的起點。
人類出現之初並不以萬物之靈自居,也不見得比動物聰明到哪裏去。有古老的傳說認為,有巢氏是看見了樹上的鳥巢之後得到啟發,才築巢而居的。
在這之前,我們的先人白天赤條條地在林間野地覓食,晚上則同樣赤條條地棲身於樹木的枝枝丫丫間。
巢可避風,巢能擋雨,因而巢又被稱作風巢、雨巢。很久以後直到今天,還有把情侶的新居稱為愛巢的。人類繁衍後代的事業,自有巢之後,壹般而言都是在房子裏進行的。
有了鉆木取火,不再茹毛飲血之後,房子裏又出現了火光和烤肉的香味,房頂上開始冒出青煙,那是人間煙火。
約略言之,這就是我們的家。
人只能在環境中生活。
自然環境是天然的,比如華夏先人在黃河、長江流域的發祥之地,水草豐茂,林木森森,虎嘯猿鳴不斷,野生果實累累。但,自然環境中的人的居住地卻需要稍加營造。人從森林裏出來,親近綠色幾成天性;人怕潮濕,便要選擇向陽坡地;作為簡單而必要的防範,又有了枯枝朽木組成的籬笆。
當插進泥土中的枯枝中的某壹根,來年春天不經意地發出新芽時,我們的人文初祖驚訝了,這使他們的目光從更多地留心天上的風雨雷電,部分地轉移到了土地上。
土地壹樣神奇,而且離人類最近。
後來,才有了“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也有了播種的最早的沖動和構想。那是壹次采集歸來之後,那些果實有堅殼,用石塊敲開之後便冒出壹陣清香,放進嘴裏,味道好極了,為什麽不埋進泥土中呢?當然要埋在枯木長出新芽的那個地兒,每天都去看壹次,小心翼翼、輕手輕腳地走近埋下種子的土地,敬畏和神秘地守望著。
順便說壹句,那時候強壯的男人去狩獵,婦人、孩子去采集,都只是為了生存,能吃飽肚皮。人類距離財富積累、產值增長的觀念還很遠很遠。
狩獵是艱難的而且充滿了風險,那些猛獸不僅人所不敵,還得趕緊走避。
人類在惶急之下逃跑的本事,最初是由野獸教會的。猛獸之外的壹些動物,比如野羊、野兔,人雖可敵,卻又極難捕獲,它們靈巧地擺脫敵手奪路而去的本領以及奔跑的速度,遠在人類之上。當壹只野羊突圍時,有智勇者突發奇想抓起壹塊石頭奮力壹擊,從此石頭成為武器,始有投擲。
相比起來,采集便如同漫遊了。
采集的黃金時節是夏秋兩季,夏天是采摘,秋天是撿拾,各種野果及森林中的籽實漫山遍野。先是邊采邊吃,吃飽了再帶回家,那時沒有口袋,更不會有集裝箱,便堆放在大片的樹葉上,托舉著走回家,相當辛苦。家裏有嗷嗷待哺的小孩,狩獵回來的男人除了吃肉之外還要吃糧食,更有空手而歸的時候,在門口等著,看見托舉綠葉歸來的婦人便“咿呀”歡呼。
那時的語言要比現在簡單得多,好處是省了很多廢話,無非是“吃飯、睡覺、出門、回來了”幾句,而且還要借著手勢。
沒有頌歌,也沒有詛咒,大多是表情,更多時候是形象的動作或者沈默,心領神會的歷程不僅在語言之前,而且總是在語言之上。
冬季是寒冷而漫長的。
人們不得不節儉地使用幹果及獸肉,半饑半飽,還要節儉地燒柴,小心地侍弄篝火,擁擠在灰燼旁睡覺。比寒冷更可怕的,其實是冬季的信息,封殺壹切,了無生機,常常是大雪封門,讓人惶恐於看不見道路,看不見土地。好大好大的雪帶給先人的絕不是賞雪吟詩的雅致,而是好不容易從夜的黑色的恐怖中掙紮過來以後的,對白色的悲涼之感。
從白色的雪地上卷起的刺骨的風,像刀子壹樣割著房子,割著人的內心,恐怖與饑寒交迫讓人的精神崩潰。我們的先人把兩手伸過頭頂,喊出壹聲:“完了!”
可是,春雷響起了。
風變得暖和,與其說人的肌膚先感覺到了,還不如說心靈被揉搓後復蘇了。雪融之後,道路和土地重新顯露出來了,人們高興地呼喊著:“好了!好了!”
真正的人類文明史上的初雪啊!
語言不僅是在勞動中創造的,也是在驚恐絕望和喜樂中隨意呼叫出來的。
家家的門打開了。
“好了!”“好了!”人們互相打著招呼,把柴火集攏,把幹肉堆在壹起,把火燒得旺旺的,肉烤得香香的。大自然的風告訴我們的先人:造物主造妳,就是要妳立在地上,經歷寒冬,守望春天。
萬物在,妳也在。
那塊埋著種子的曾經大雪覆蓋的土地,因為雪水滋潤而濕漉漉的,小苗苗探出了頭。
先人們跪在那塊地頭,只是嗚嗚地哭,原來,喜極而泣的眼淚最早是灑向大地的。土地啊,妳真是太豐厚、太仁慈了。
知道地裏能生長作物之後,便家家都有了個園子,長著結果的樹,飛鳥從翅膀上抖落的野花的種子,也在園子裏生根開花了。
樹蔭下,花草間,鳥鳴,蟲叫,孩子的哭笑,男人和女人的應答,乃至嬉笑吵罵,有家有園的日子開始了。
這就是家園——很早很早以前的人類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