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稱為八桂有兩個原因:
壹、廣西盛產桂樹,連片成林。桂樹有兩種,藥用玉桂,壹種是觀賞性的桂花,色白淡黃,清香飄逸,美稱廣西為桂。二是秦王朝征服百越,在嶺南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今廣西大部分地區屬於桂林郡和象郡,所以廣西稱“桂”。
二、廣西歷代首府設在桂林而拓展為廣西別稱。“八桂”之中的“八”,其意為大且多,茂盛叢生。桂樹大片成林故稱桂林,桂樹桂花之多特美稱“八桂”。
擴展資料:
詩文八桂說
“八桂”最早出自先秦古籍《山海經》:“番禺之西,八桂成林。”是指廣西壹帶多桂樹(八,是多的意思)。桂樹,包括藥用的肉桂和八月飄香的桂花樹。
這兩種樹自古以來都以廣西最多出產,是標誌性的土特產。最早以八桂詠喻廣西的是南朝梁朝的詩人沈約《齊司空柳世隆行狀》有濤句“臨姑蘇而想八桂,登衡山而望九嶷”。南北朝時庾信的詩,有“南中有八桂,繁華無四時”之句。
正式用“八桂”當屬“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他的《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詩中贊嘆:“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方輿勝覽》是宋代最後壹本重要的地理總誌,記靜江府“郡名”為“八桂、桂林。”這說明《方輿勝覽》除了認同“桂林”之別稱,又將“八桂”作為靜江府別稱正式寫入地理誌中。故唐代以後,由於文人以八桂稱廣西,故“八桂”成為廣西的文化代稱。
歷史行政區劃八桂說。
廣西稱“桂”和“八桂”,有歷史沿革為依據。 先秦時期,廣西為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壹嶺南,設置桂林、南海、 象郡三個郡,今天的廣西含桂林郡全部、象郡壹部分及南海、長沙、黔中等郡壹部分,為廣西設郡之始。
現在廣西的大部分地區當時屬桂林郡所轄,故桂林郡之“桂”泛指廣西。 唐太宗貞觀後,分全國為10個道,廣西屬嶺南道。鹹通三年(862年)南道分為東、西兩道。 廣西為嶺南西道,基本形成了廣西後來行政區疆域的輪廓。
宋朝的時候,全國分為15路,設有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廣西”之稱南此開始。明代政府將廣西承宣布政使司的行政區域正式定名為“八桂”,明代官修的《大明壹統誌》明確記載:“八桂,廣西桂林府郡名。”這是官書上首次以“八桂”來詮釋廣西行政區劃,“八桂”從此成為官方和文人學士的通用語言而流傳於世。
百度百科-廣西百度百科-八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