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買書。
魯迅在今天的生活中,買書花了大約52萬元。這仍然是壹個保守的比例,壹些經濟學家提供了比這個更高的數值。
縱觀《魯迅日記》24年的書籍記述,詳細記載了他壹生購買和保存的9600余冊書籍和6900余幅古代文物拓本,共計* * * 65438+65000冊。
前年,我在筆會發表了魯迅經濟生活系列文章,引起了海內外讀者的極大興趣和反響。但那些文章有壹個缺陷,就是只考察和討論魯迅的生活收入、衣食住行,而忽略了魯迅的精神文化消費。其實《魯迅簡明日記》每年都會詳細記錄他的書賬,可見他對“買書”的重視。
魯迅總是利用壹切機會搜購大量書籍。書,在魯迅看來,簡直比吃更有價值。為魯迅母親服務多年的幫工王回憶說:有壹次,母親勸魯迅買幾畝水田給自己家吃白米,省得每個月從糧店買米。魯迅笑著說:“田沒用,我不要!”然後大聲說:“有錢還不如多買幾本書!”
魯迅的日本朋友增田從3月1931到2月1在上海。為了向日本介紹中國小說簡史,他經常與魯迅交談。根據魯迅在這十個月間的談話,增田的文章對魯迅當時的收入和支出敘述如下——
“他的收入依賴於前幾本書的版稅——主要是《吶喊》和《流浪》。版稅為25%(出版社:25%)...據說他每個月的開銷需要400元,當時是昭和六年(按:1931年)...生活費200元,書100元,他媽生活費100元。他說周作人在北京,沒有照顧母親;所以我得寄錢。他母親和前妻住在壹起,他發生活費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魯迅是壹個被壓迫、被搜查、被逮捕的人,他用筆繼續奮鬥。”(引自《魯迅思想研究資料》第二卷第456頁)我仔細查閱、核對了相關史料。1930年,魯迅* * *收入為15128.895銀元,而買書費用為2404.50銀元,占總收入的15.9。1931年,魯迅收入8909.30銀元,其中1447.30銀元用於買書,占總收入的16.2%;可見,增田對魯迅當時談話的復述不僅沒有誇大,甚至縮小了數據。其實魯迅在1930年平均花200銀元買書,1931年買書!
當然,魯迅晚年定居上海,經濟生活相對寬裕。早年呢?按魯迅日記逐年統計,這24年間,魯迅的總收入為654.38多萬+20萬銀元,約合今天的480萬元。其中,花了65438+3000多銀元購買了1000多冊書,約值今天的52萬元;也就是說,平均有5000多塊銀元(約合今天的2萬元人民幣)花在書上,還不算別人捐的書,最近十年的用書量比前期還多。(作者註:1912壹個銀元的實際購買力在今天大概是50元左右;1926壹個銀元今天40多元;1936壹個銀元今天在35元以上。這還是壹個相對保守的比例。壹些經濟學家給出了比這更高的值。本文用壹個銀元來平均估算人民幣40元的價值。)
從這個統計表可以看出,從1965438+2002年5月初(魯迅31歲時)到1936(魯迅55歲時)在上海去世,魯迅的平均收入是165438。可見,讀書、買書、寫書、教書,是魯迅壹生最強烈、最持久的愛好。
從1965438+2002年5月到1965438+2009年10月,也就是魯迅入住北京宣武門外胡同南半部紹興縣館(原名善會義館)的七年半時間裏,魯迅壹個人住在壹個房間裏,壹個人陪著書過夜。他在民國教育部工作多年,月薪相當穩定。除了攢錢購置房產(去大四合院接母親壹家去北京生活),他還經常用十分之壹左右的收入去琉璃廠等地買書。
但從1920年到1926年夏天,也就是魯迅在北京八道灣11、磚塔胡同61、宮門口西三條21(出京南下前)居住期間,經濟狀況有所下降。由於北洋軍閥政府長期拖欠教育經費,魯迅的收入在這7年裏比1919的水平減少了30%左右,而合住壹套“大房子”的周作人夫婦則生活奢侈。作為大哥,魯迅經濟負擔加重,手頭拮據,只能用收入的5%左右買書。其中,在1920的最差情況下,只購買了51.80銀元,占收益的2%;1924只購買了99.24銀元,占收益的3.8%;這幾年是魯迅生活、思想、健康的苦鬥階段。
1926年夏天,魯迅從北京南下廈門,半年後轉往廣州。1927年中期,魯迅帶著許廣平定居上海。此後,作為自由撰稿人,他靠“爬格子”版稅和稿酬為生,經濟獨立,生活有保障。
魯迅在上海度過了相對寬裕的晚年。1926-1936這十年間,除了“扶老攜幼”,他生活節儉,卻能保證收入的十分之壹甚至六分之壹用於買書。
書籍是魯迅最珍視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他的不朽之作,如《中國小說史略》、《中國文學史大綱》等,參考了數量驚人的古籍,其中大部分都出自他精心收藏的書籍。他還通過藏書、借書等方式編輯古代小說、唐宋傳奇、小說舊聞等。為了翻譯壹些外國文學作品,他提前購買了大量參考書,甚至委托朋友從歐洲和日本購買原版外文...翻看《魯迅日記》24年的圖書賬,詳細記錄了他壹生購買和保存的9600余冊圖書和6900余幅古代文物拓片,* * * 16500冊。在魯迅的日記裏,是認真記錄的,如數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