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假字通什麽,“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四十有四,有通又,用於整數與分數之間2古今異文:1古代的意思是什麽?2現代的意思是什麽?古今異義:山東,古代太行山以東、:現代,山東省.3壹詞多義 壹個詞有兩個以上的意思.安:1.怎麽(安求其能千裏也) 2.養(衣食所安) 4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指某些詞臨時改變其基本語法功能去充當其它詞類或基本功能未改變而用法比較特殊的現象.5特殊句式所謂特殊句式,就是句子的結構與我們現在的結構組成存在著區別和不同.。
2. 現代人為什麽要學習古代文言文------學習文言文,懂得壹些文言知識,具備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於繼承祖國的文化遺產,學習我們先人的偉大精神,崇高品德和高度智慧,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培養我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振興中華的雄心壯誌,提高我們的思想、知識、文化素質;還能夠加深對現代漢語的理解,提高現代漢語的語言修養和表達能力;
—可以了解我國5000年的歷史,知道許多精彩誘人的故事。
——文言是現代漢語之源,現代漢語的許多詞語出於文言,文言的許多句子成為現代漢語的成語,學文言能大大促進現代漢語學習。
——提高文學修養和寫作能力,提升人生價值,甚至改變人生命運。
——文言文簡練,典雅,抑揚頓挫,讀起來有很大的美感。
——我國古代典籍是壹個巨大的寶庫,有大量資料可供現代研究之用,但如果不懂文言文,則無法利用。
這樣的介紹還失之抽象,於是針對後者舉幾個例子:
——現代氣象學只有100多年的歷史,現代氣象記錄最多也只有100多年,但我國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卻寫出了專著《中國五千年氣候變遷的研究》,在國際上引起震動。他從哪裏找來到資料?從古代各種書籍中尋覓的。別國氣象資料只有100多年,我國的卻有幾千年。
——古籍中有治療癌癥的方法。
——《夢溪筆談》中有“UFO”的記載。
——還有關於地震、洪水、日食、月蝕、彗星……。
3. 古代的文言文以及解釋嶽陽樓記 範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téng)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屬(zhǔ)予(yu應為二聲)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yǐ)。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fú)霪(yín)雨霏霏(fēi),連月不開,陰風怒號(háo),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嶽潛(qián)形。
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jí)摧。薄暮冥(míng)冥,虎嘯(xiào)猿啼。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勿寫作“饞”)畏譏(勿寫作“饑”),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qǐng)。
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zhǐ)汀(tīng)蘭,郁郁青青(qīng)。
而或長煙壹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xié)(勿寫作“皆(jiē)”)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chǔ)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歟(yǔ)!噫(y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解釋: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職任嶽州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於是(滕子京)就重新修建嶽陽樓,擴大原有的建築規模,把唐代有才能的人和現代人的詩詞歌賦鐫刻在嶽陽樓上,(滕子京)囑托我寫壹篇文章來記述(重建嶽陽樓)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優美的景像,全都集中在洞庭湖。
(洞庭湖)連接著遠處的群山,吞沒長江的流水,水勢很大的樣子,寬闊沒有邊際。壹天中或早或晚陰晴多變化,天氣景象千變萬化。
這就是嶽陽樓的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麽,(從這裏)向北面到達巫峽,向南面到達瀟水、湘水,被貶謫流遷的官員和詩人,大多都聚集在這裏,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情感,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連綿的雨繁密的樣子,整月不放晴,陰冷的風怒號著,渾濁的浪頭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光輝,山嶽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行走,桅桿倒下,船槳斷折;迫近的傍晚昏暗的樣子,(耳邊傳來)老虎的長嘯和猿猴的哀啼。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京都懷念家鄉,擔心(別人)說壞話害怕(別人)譏諷(自己)的情感,滿眼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極了。
至於春天氣候和暖,陽光普照,波浪不起 ,上下湖光天色(相接),壹片碧綠壹望無際;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在水面)遊動;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壹片碧綠。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壹瀉千裏,湖水波動時,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閃耀起金光,湖水平靜時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沈下壹塊玉璧。
漁人唱著歌互相應答,這樣的樂趣哪有盡頭!登上這座樓,就產生心胸開闊精神愉快,榮耀和屈辱都忘了,端著酒杯迎著風,高興到了極點。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和以上兩種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
為什麽呢?不因為環境(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擔憂他的百姓;不在朝廷做官而退處偏遠的地方,就擔憂他的君主。
這樣在朝廷做官也擔憂,退處民間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麽什麽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壹定會說“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後再享樂”吧!啊!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壹道呢(並非範文正,而實系滕子京)?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 這篇很有名的,妳們老師肯定喜歡,說妳有眼光。
如果太長了,就選這篇吧: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解釋: 楚國有個人坐船過江,他的劍從船上掉到水裏了,他連忙在船上刻了壹個記號,說:我的劍是從這裏掉下去的。船到岸停後,他從所做記號處下船到水裏尋找他丟失的劍。
作者說:船已經行走了好久了,而劍沒有動,像這樣找 , / \ { } p ! ; : ; | : | | : | l ; l l ; l I ; I I ; I I ; I I ; I d | b H | H H | H H I H ,;, H I H ,;, ;H@H; ;_H_;, ;H@H; `\Y/d_,;|4H@HK|;,_b\Y/' '\;MMMMM$@@@$MMMMM;/' "~~~*;!8@8!;*~~~" ;888; ;888; ;888; ;888; d8@8b O8@8O T808T `~` 不是很愚蠢嗎?。
4. 文言詞語若在現代文中的意思是什麽我卷子上有,1.如果,假如:果。
有情天亦老.2.如,像:年相~.安之~素.無人.罔聞.門庭~市.3.妳,汝:輩.“更~役,賦,則何如?” 4.約計:幹(ɡān ).許.5.此,如此:“以~所為,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6.順從:“曾孫是~.” 7.指“海若”(古代神話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嘆.” 8.指“若木”(古代神話中的樹名).9.指“杜若”(古書上說的壹種香草):“沐蘭澤,芳”.英(“杜若”的花).10.文言句首助詞,常與“夫”合用:夫陰雨霏霏,連月不開.” 11.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後,表示事物的狀態:“桑之未落,其葉沃~”.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5. 詞語古時和現代意思不壹樣的有哪些我們把古義和今義不相同的詞叫古今異義詞.概括起來,古今異義主要有這樣幾種:1、詞義擴大,即今義大於古義.如“江”“河”二字,古代壹般專指長江、黃河,現在除了指長江、黃河外,更多用於泛指,指壹切江、河.2、詞義縮小,即今義小於古義.如“寡助之至,親戚畔之”中的“親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員,現代漢語中則不能用於自己家庭中的成員.3、詞義轉移,即壹個詞由表示某事物變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犧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犧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現在則表示為了正義的目的而舍棄自己的生命或利益.4、感 彩發生變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詞,“卑”指地位低下,陸遊詩“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卑”即此義,“鄙”指見識短淺;而現在則是個地道的貶義詞,用來形容人的行為品質惡劣. 現代漢語中有些雙音節詞,在古代漢語中是由兩個單音節詞組成的短語,這類詞不是太多,但壹定要引起特別重視.如“無論”,現代漢語中是壹個起關聯作用的連詞,而文言文裏卻是兩個詞,如《桃花源記》中“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無論”就是兩個詞:無,不要;論,說. 下面擇要列出課文中出現的壹些古今異義詞. 1、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無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 2、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主要用於稱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 例句: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桃花源記》) 3、窮 古義:窮盡. 今義:經濟貧困. 例句: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4、鮮美 古義:鮮艷美麗. 今義: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 5、布衣 古義:平民. 今義: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出師表》) 6、感激 古義:感動振奮. 今義:感謝. 例句: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師表》) 7、痛恨 古義:痛心、遺憾. 今義:無比憎恨. 例句: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出師表》) 8、可以 古義:可以憑借. 今義:對某事表贊同. 例句:可以壹戰,戰則請從.(《曹劌論戰》) 9、開張 古義:擴大. 今義:開業(多指商業部門). 例句: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10、涕 古義:淚. 今義:鼻涕. 例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11、兵 古義:兵器. 今義: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師表》) 12、獄 古義:案件. 今義:監 犯人的地方(監獄) 例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13、池 古義:護城河. 今義: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二章》) 14、居 古義:停留、過了. 今義: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鵲復見(《扁鵲見蔡桓公》) 15、走 古義:“跑”的意思. 今義:行走. 例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16、湯 古義:熱水. 今義:菜或面做的稀狀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 17、去 古義:離開. 今義: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18、但 古義:只,只不過. 今義:轉折連詞. 例句: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木蘭詩》) 19、妻子 古義:妻子和兒女. 今義:專指男子的配偶. 例句: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20、其實 古義:它的果實,是兩個詞. 今義: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承上文而含轉折),是壹個詞. 例句: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晏子故事兩篇》) 21、文理 古義:文采和道理. 今義:文章內容方面和詞句方面的條理. 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傷仲永》) 22、致詞 古義:對……說話. 今義:指在舉行某種儀式時說勉勵、感謝、祝賀、悼念等的話. 例句:聽婦前致詞(《石壕吏》) 23、再 古義:第二次. 今義:又壹次. 例句: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24、何苦 古義:怕什麽. 今義:不值得做. 例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25、捐 古義:丟棄. 今義:獻出. 例句:乃捐金於野.(《樂羊子妻》) 26、烈士 古義:有雄心壯誌的人. 今義:為正義事業而獻身的人. 例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27、雖然 古義:兩個詞,“雖”即“雖然”,“然”即“如此”“這樣”. 今義:壹個詞. 例句: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28、然而 古義:兩個詞.“然”代指上文所說的情況,“而”表示轉折,等於說“如此(這樣),可是……”. 今義:是壹個表示轉折的連詞. 例句: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9、所以 古義:a、表示行為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於“用來……的”,b、表示原因,相當於“……的原因”. 今義:是壹個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例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輸》) 再如: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30、學者 古義:兩個詞,求學的人. 今義:指在學術上有壹定成就的人. 例句: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墨池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