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中國哲學史》或有關“中國哲學”的著作。
根據現有文獻記載,利瑪竇(1552—1610)使用了“中國哲學家”壹詞,認定孔子是“偉大的哲學家”。維科(1668—1744)用了“孔子的哲學”這個詞組;male branche(1638—1715)也使用了“中國哲學家”這個術語,寫了壹個基督教哲學家和壹個中國哲學家之間的對話。魏方濟各(1651—1729)不僅用了“中國的哲學”這個詞,還用拉丁文寫了“中國的哲學”。曼肯尼也是《中國哲學史》的作者;萊布尼茨(1646—1716)不僅在《致德雷蒙德先生的信:論中國哲學》中使用了“中國哲學”這壹概念,還認為中國古代文獻中的壹些著作是“中國哲學”。另壹位德國哲學家沃爾夫(1679-1754)認為,早在17世紀之前的幾百年,西方世界就贊美中國的哲學,他也提出了如何研究中國哲學的問題。狄德羅(1713—1784)專門為《百科全書》撰寫了“中國哲學”壹節,其中不僅使用了“中國哲學”這壹概念,還勾勒了壹部中國哲學簡史,闡述了自己對中國哲學史的看法。就連黑格爾(1770-1891)也曾以自己的哲學領域對中國哲學進行過批判,他認為中國哲學不屬於哲學史,但他在談哲學史時也不能回避“中國哲學與宗教”,而是想談孔子哲學、老子哲學、易經哲學。此後,許多西方學者使用了“中國哲學”壹詞,許多人從事中國哲學的研究。
從上面可以看出,“中國哲學”這個概念早在中國學者之前就被西方學者廣泛使用,兩者之間的時間差距至少有300年。“中國哲學”這個概念不是我們的發明,也是舶來品。不僅如此,早在中國學者用“哲學”這個譯名來指代中國古代的“形而上學”研究之前,西方學者就已經用西方哲學的思想和範式來研究和解釋中國的哲學,而建構和描述“中國哲學”歷史的工作也並非我們先賢的創造性。說起來很丟人,但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歷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