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ng què wěi
2 英文參考sarel spleenwort herb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國蕨科植物野雞尾的全草·《中醫大辭典》·孔雀尾孔雀尾為中藥名,出自《福建中草藥》,為《廣西中藥誌》記載的小葉金花草之別名[1]。
3.1 孔雀尾的別名孔雀尾、小野雞尾、金花草、鳳尾連、解毒蕨[2]。
3.2 來源及產地
中國蕨科植物野雞尾Onychium japonicum(Thunb.) Kuntze的全草,廣布長江以南各地,北到河北西部,河南南部和秦嶺南坡[2]。
3.3 性味苦,寒[2]。
3.4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止血[2]。
1.治風熱感冒,急性胃腸炎,痢疾,黃疸,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小便不利,煎服:15~30g[2]。
2.治疔瘡,外傷出血,燒燙傷,研粉調敷[2]。
3.5 化學成分葉及根莖含野雞尾二萜醇A~C,蕨素M,瓦希利毒苷及山柰酚苷等[2]。
4 鱗始蕨科植物烏蕨的全草或根莖·《中醫大辭典》·孔雀尾孔雀尾為中藥名,出自《廣東中草藥》,為《廣西中藥誌》記載的大葉金花草之別名[1]。
4.1 孔雀尾的別名金花草、雉雞尾、孔雀尾、烏韭、細葉鳳凰尾[3]。
4.2 來源及產地鱗始蕨科植物烏蕨Stenoloma chusana (L.)Ching的全草或根莖[3]。分布長江以南各地,西至四川、雲南,北達陜西[3]。
4.3 性味苦,寒[3]。
4.4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止血[3]。
1.治風熱感冒,咳嗽,扁桃體炎,腮腺炎,腸炎,痢疾,肝炎,白帶,吐血,便血,尿血[3]。煎服:30~60g[3]。
2.治癰腫,湯火傷,鮮葉搗敷或幹葉研末調敷[3]。
4.5 化學成分葉含牡劑素、丁香酸、原兒茶醛、原兒茶酸[3]。
4.6 藥理作用本品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人型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全草煎劑給小鼠灌胃,對眼鏡蛇毒有保護作用[3]。全草醇提物可降低小鼠砷中毒死亡率[3]。
5 鐵角蕨科植物華中鐵角蕨的全草、根·《*辭典》·孔雀尾 5.1 出處《湖南藥物誌》
5.2 拼音名Kǒnɡ Què Wěi
5.3 孔雀尾的別名鳳尾蕨(《浙江中藥資源名錄,),青旗草、見血生(《廣東中醫》3(5):26,1958),碎葉金花、退血草、地側柏、小鳳尾草、細金雞尾、細葉野雞尾、細葉路雞(《湖南藥物誌》),地柏枝(《貴州藥植目錄》)。
5.4 來源為鐵角蕨科植物華中鐵角蕨的全草、根。
5.5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密被黑色線狀披針形或鉆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5~10厘米,細弱,綠色;3回羽狀復葉,葉片三角狀矩圓形,長5~13厘米,寬2.5~5厘米,最寬處在基部,先端漸尖,羽片卵形,長1.5~3厘米,寬1~2厘米;裂片線形,有細齒1~2枚;葉草質;兩面均無毛,綠色。孢子囊群線形,每裂片上1~2枚;囊群蓋同形,膜質。
5.6 生境分布生於山溝中石灰巖上。分布四川、湖北、湖南、貴州、江西、江蘇、浙江、福建等地。
5.7 性味《湖南藥物誌》:"苦,寒,無毒。"
5.8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血。治幹咳,黃疸,白濁,腸胃出血,刀傷,瘡瘍,燙傷。
①《湖南藥物誌》:"止血生肌,消炎解毒。"
②《貴州藥植目錄》:"治白濁,刀傷。"
5.9 孔雀尾的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撒、熬膏或搗汁塗。
5.10 附方①治幹咳無痰:孔雀尾壹兩。水煎服。
②治黃痘:孔雀尾壹兩,樓梯草壹兩,茵陳五錢,青蒿五錢,黃梔子五錢,黑豆五錢。水煎服。
③治腸胃出血:孔雀尾根壹兩。水煎服。
④治瘡瘍或湯火傷:孔雀尾全草熬膏,外搽或敷患處。(①方以下出《湖南藥物誌》)
⑤治刀創出血,跌撲破傷:新鮮孔雀尾葉,焙研極細粉末,撒創口上,紗布包好,不須換藥。亦可用鮮葉搗取自然汁(加安息香酸適量防腐),以消毒棉花蘸汁貼創口。(《廣東中醫》3(5):26,1958)
5.11 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