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期,杜甫先後遊歷吳越和趙奇,其間還到過洛陽。三十五歲以後,在長安考第壹,最後壹名。後來,他向皇帝獻禮,贈送給貴族。官場失意,見證了唐代上層社會的奢靡和社會危機。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陷,杜甫遷居多地。甘源二年(759),杜甫棄官入川。雖然逃離了戰亂,過上了相對安定的生活,但他仍然關心整個人生,關心國家大事。創作了《上山》、《春望》、《北伐》、《三官》、《三別》等名作。杜甫雖然是現實主義詩人,但也有狂放不羈的壹面。從他的代表作《飲酒八仙之歌》中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和幹雲。
杜甫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著“使君堯舜上位,進而使風俗純潔”的宏願。杜甫在世時名氣雖不顯赫,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的詩大約有65,438+0,500首被保存下來,其中大部分被杜工部收藏。[3]
大歷五年(770)冬,杜甫病逝,享年59歲。杜甫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影響是深遠的,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人稱他為杜士毅、杜工部,也稱他為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