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葉賽寧和郭沫若簡介

葉賽寧和郭沫若簡介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

(сергесенин,1895 —— 1925),俄羅斯田園詩人。出生於梁贊省的壹個農民家庭,由農民出身的祖父撫養長大。1912師範畢業,後只身前往莫斯科,在壹家印刷廠做校對。與此同時,他加入了蘇裏科夫文學和音樂團體,並在Shanyavski平民大學學習業余課程。1914年發表抒情詩《白樺》;1915年結識布洛克、高爾基、馬雅可夫斯基,出版第壹本詩集《亡靈節》。1965438+2006年春入伍,退役後與賴克結婚。1919參與出版《意象派宣言》,後寫《生活與藝術》(1921)批判意象派,表明其回歸現實生活。1921嫁給鄧肯,第二年去歐美旅遊,1923回蘇聯,發表文章批評美國人的生活方式。1925年9月,她與列夫·托爾斯泰的孫女托爾·斯塔亞結婚,10月,她因精神疾病住院。65438年2月26日,他用鮮血寫下壹首詩:“再見,我的朋友,再見。/親愛的,妳會永遠記得我的心。/命運的分離,/預示著來世的重逢。//再見,我的朋友,不要說再見,不要握手,/不要悲傷,不要難過-/在這個世界上,死並不新鮮/活著,當然也不稀罕。”28日黎明前,他在列寧格勒壹家旅館上吊自殺,年僅30歲,正是孔子所說。壹年後的冬天,他的墳墓被槍殺,深愛著他,又被他多次思念的貝尼斯拉夫斯卡婭為他殉情而死。據說葉賽寧送別詩中的“我的朋友”就是指她。

十月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他的寫作。他贊揚革命和工人階級,但他沒有從根本上理解革命和蘇維埃制度。因此透露出放蕩不羈、玩世不恭的“葉賽寧氣質”,這方面的代表作是組詩《莫斯科酒館的聲音》(1921—1923)。“葉賽寧氣質”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浪漫主義時代具有兩面性的“浮士德精神”,尤其是“拜倫式英雄”,大致可以看作是同壹位詩人在不同時代的表現。“葉賽寧氣質”實際上是“最後壹個鄉下詩人”在時代變遷中發現自己站在了時代發展的對立面的獨特表達。帕斯捷爾納克(1890-1960)認為:“葉賽寧像對待童話壹樣對待他的壹生。他像伊凡王子騎著灰太狼壹樣漂洋過海,抓住了伊莎多拉?鄧肯就像抓住了火鳥的尾巴。他的詩也是用童話的方式寫的。有時候像撲克牌壹樣排列,有時候用心裏的血記錄。他的詩中最珍貴的是家鄉的風景,那是俄羅斯中部的梁贊省,到處都是森林。就像他小時候壹樣,他用令人眩暈的新鮮感來描述它。”葉夫圖申科(1933-)稱他為“最純粹的俄羅斯詩人”:“葉賽寧的詩歌是壹種本土現象。葉賽寧的音韻學放射出俄羅斯土地結構所特有的礦物的神奇光彩。葉賽寧的詩歌是俄羅斯自然和俄羅斯語言(包括童話、歌謠、鄉村民歌、諺語和俗語、咒語、哀歌和傳世的儀式歌曲)的獨特產物。”他們對葉賽寧的把握無疑是極其準確的。“突然像打牌壹樣把字陣攤開,然後用心裏的血寫下來”是“葉賽寧氣質”在他詩歌創作中的兩種不同表現。之所以被稱為“最純粹的俄羅斯詩人”,正是因為葉夫圖申科從深層次上把握了“葉賽寧氣質”的成因:他出於對俄羅斯鄉村的執著,無法認同現代文明對鄉村的強力推動及其破壞。如果說普希金是壹位走在時代前列、爭取民族自由的詩人,那麽葉賽寧無疑是自覺不自覺地充當了壹個時代的“惡棍”,他渴望保存特定時代的地域文化。高爾基在分析他的死亡時認為他死於城鄉文明的沖突中,這是相當深刻的。葉賽寧與白銀時代其他詩人的不同之處在於,十月革命後,他並沒有流亡,而是像吉庇烏斯等人壹樣,發誓要與十月革命勢不兩立。除了和鄧肯壹起旅行的那兩年,他壹直堅守在俄羅斯的土地上。然而現實的發展讓他越來越難過:“在藍田的道路上,很快就會出現/鋼客。/燕麥浸泡在朝霞中,/只剩下壹些枯萎的谷粒。//陌生而沒有生命的打谷場,/我唱給妳的歌不會讓妳活下去!只有那些馬和燕麥/會為他們的舊主人悲傷。”在《四旬祭》中,他直接用“鐵馬”(即火車)與活馬競爭的典型場景來體現這種沖突。與他生活在同壹時代並有交往的帕斯捷爾納克對葉賽寧充滿了理解和同情:“葉賽寧山水詩的地位在他的作品中已經被現代大都市的迷宮所取代。壹個當代人孤獨的靈魂在這個迷宮中迷失了方向,摧毀了道德,他描述了這個靈魂激動人心的非人的悲劇狀態。”

當然,如果把葉賽寧的死僅僅歸結於城鄉沖突,那也不能說明全部。他的三次婚姻引人註目。第壹次婚姻的破裂使這位詩人感到後悔。如果說他之前的放蕩是因為那場讓世界天翻地覆的風暴,他“不明白不祥的事件要把我引向何方”,那麽在賴藝——他和他分手之後,他“繼續墮落”,這和他婚姻的破裂無關。在他自殺前壹年,他還寫了壹封信給壹個女人,向賴克傾訴了自己的心聲。歌德說:永恒的女性,引領我們崛起!那麽,失去領先之後會怎麽樣呢?不可否認,葉賽寧的墮落和肉體死亡並不是結局之壹。他與美國舞蹈家鄧肯的閃電戀情既浪漫又充滿苦澀。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走到壹起,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分開。在眾人羨慕又不解的目光中,觸碰愛情的傷口。第三次結婚不到半年,詩人就離開了人世。

在這裏不談詩人的作品,似乎有點說不過去。而我認為葉賽寧之死是困擾現代人的根本問題。無論他是天生的文明人還是經過改造形成的文明人,無論他是與時俱進還是夢回唐朝,他都不可能逃脫葉賽寧遇到的這些問題。葉賽寧之死是多種因素作用於詩人心靈的必然結果,導致了精神危機。在他之前,也有詩人自殺的案例,但詩人自殺的現象是從他開始的。時間總是在流動,歲月還在循環。自從葉賽寧宣稱“我是農村最後的詩人”之後,純抒情詩達到了頂峰,也走到了盡頭。

葉賽寧(1895 ~ 1925)是蘇聯的俄國詩人。出生於梁贊省的壹個農民家庭。1904到1912,上小學,教會師範,開始寫詩。1912去了莫斯科,在印刷廠做過文員、校對員,在平民大學上過業余課,積極參加文學活動。1915去彼得堡結識了布洛克、克魯耶夫等著名詩人,並於1916年初出版了第壹本詩集《清明節》。同年入伍,壹年後退伍,結婚。在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期間,詩人寫了壹些著名的詩歌,如《能力變化的節日》、《應許之地》、《約旦河的鴿子》和《天空中的鼓手》,以抒情的方式表達了他個人對革命的感情。1919加入意象派,成為中心人物,寫《四旬齋祭》和《壹個無賴的自由》。他在1921離開了意象派。這壹年,詩人結識了到訪莫斯科的美國舞蹈家鄧肯,相戀並結婚,隨他遊歷西歐和美國。兩人很快從熱戀變成吵架,最後離婚。詩人於1923回國。1924年出版詩集《莫斯科酒館的聲音》,展現了詩人苦悶的心靈。從1924年到1925年,詩人的創作達到頂峰,寫了壹組詩《波斯抒情詩》(1924),壹首長詩《安娜·斯涅金娜》(1925),壹部詩集《蘇維埃俄國》(1925)。9月第三次結婚1925(與列夫托爾斯泰孫女)。然而,11年6月,他因精神病住院,完成了自我判斷的長詩《憂郁的人》。12年2月26日,他寫下了最後壹首詩,並於28日黎明時分在列寧格勒的壹家旅館裏自盡。

===============================================================

郭沫若

(1892 165438+10月16 ~ 1978 6月12),原名郭開真,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考古學家、思想家、革命活動家、詩人。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從小上學,65438-0906就讀嘉定書院,開始接受民主思想。1965438+2004年春天,我去日本留學,先學醫,後學文學。這期間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

《羊的悲哀》是他的第壹部小說。1965438+寫於2008年初夏的《死亡的誘惑》是他最早的新詩。1919五四運動爆發時,在日本福岡發起組織救國團夏社,投身新文化運動,著有《鳳凰涅槃》、《大地》、《我的母親》、《爐中的煤》等詩歌。1921年6月,他和程、郁達夫等人組織創作社,編輯《創作季刊》。65438-0923,日本帝國大學畢業,回國後繼續編輯《創造周刊》和《創造日》。從1924到1927,創作了歷史劇《王昭君》、《聶英》、《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參加“左翼聯盟”東京支部的活動。1938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這壹時期創作了以屈原為代表的六部歷史劇。他還寫了十本評論性的書,《青銅時代》和大量的散文、隨筆和詩歌。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文教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壹、二、三屆主席,中國* * *產黨第九、十、十壹屆中央委員,第壹至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政協委員、常委、副主席。作品有《新華頌》、《東風集》、《蔡文姬》、《武則天》、《李白》、《杜甫》等。

《女神》是新文學運動時期的代表詩集,它擺脫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束縛,充分體現了五四精神,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壹種詩歌風格。是當代最好的革命浪漫主義詩歌。1923後,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倡導無產階級文學。1926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蔣介石清黨後,參加了中國* * *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1928年2月,被國民黨政府通緝,流亡日本,潛心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撰寫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研究》等重要學術著作。1937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任軍委政治部三館主任,後任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團結進步文化界人士從事抗日救亡運動。1946後,站在民主運動的最前沿,成為國民黨統治區文化界的革命旗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歷任國務院副總理兼文教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NPC常委副委員長,當選為中國生產黨第九屆、第十屆、第十壹屆中央委員。主編《中國歷史手稿和甲骨文文集》,所有著作都編成38卷《郭沫若全集》。

郭沫若是中國科技大學的主要創始人之壹。1958年5月,為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加快培養國防建設和尖端科技急需的專業人才,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聯合部分著名科學家,向黨中央提出中國科學院創辦新大學的建議。這壹提議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和聶的支持,並得到了中央書記處會議的批準。同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北京正式成立,國務院任命郭沫若為校長。此後,郭沫若擔任中科大校長長達20年,表現出淵博的學識和深刻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領導下,科學院貫徹“全院辦學、院系結合”的方針,實行科研與教育相結合的方針,發揮科學院各研究所師資力量雄厚、科研設備精良的優勢,全力支持HKUST建設;確立了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科學與技術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倡導“勤於學習、科學與專業並進、理論與實踐交融”的優良校風,建立了培養新興、邊緣、前沿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體系,形成了開放、開放、兼容不同學校的民主學術氛圍。這些都在中科大未來的辦學實踐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為學校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科大建校30周年,東校區豎起了郭沫若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