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壹個
江南好,風景舊;當春天來臨時,太陽從河面升起,河面上的花比紅色更鮮艷,綠色的河比藍色的草更綠。怎樣才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其次,
江南憶,最難忘的是杭;月中山寺尋月桂樹,郡亭枕上觀潮。妳什麽時候重遊?
第三
江南憶,其次是武功;吳壹杯春竹葉,吳娃舞芙蓉醉。遲早會再見面的?
2.意義
壹個
江南的風景多美啊,風景熟悉了好久。春天來了,太陽從河邊升起,讓河上的花比紅更鮮艷,綠河比藍草更綠。人怎麽能不懷念江南呢?
其次,
江南的記憶最能勾起杭州的回憶:中秋遊天柱寺尋月桂樹,登郡亭,憩於其上,賞錢塘江潮。什麽時候可以再去玩?
第三
江南的回憶,再到蘇州吳宮的回憶,喝著吳宮裏的美酒和春竹葉,看著吳宮裏的歌者像迷人的芙蓉壹樣翩翩起舞。我們總是在早上和晚上再次見面。
3.王朝
唐朝
擴展信息1。創作背景
白居易當過兩年杭州刺史,後來又當過壹年多蘇州刺史。年輕時,他浪跡江南,曾在蘇杭生活。他對江南了如指掌,因此印象深刻。他在病退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十余年時,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
第二,欣賞
第壹首詩總是寫江南的回憶,選擇了江花春水,以日出春水為背景,十分明麗,生動地描繪了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象;第二首描寫杭州之美,通過山寺尋桂、錢塘觀潮等畫面驗證“江南好”,表達作者對杭州的懷念之情。
第三首詩描繪了蘇州之美,詩人用精彩的詩句簡潔地勾勒出蘇州迷人的風土人情,表達了作者對蘇州的記憶和向往。這三個詞既獨立又相輔相成,分別描寫了江南的風光之美、典雅之美和柔美之美,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
三。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河南新鄭人,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元稹* * *倡導新樂府運動,與劉禹錫並稱世界“白元”、“白柳”。
806年,白居易上學當書商。同年四月,授郭縣(今周至縣)尉。807年,任進士考官、薊縣校尉,授翰林學士。在808年,他被留下來收拾遺體,並歡迎楊雨晴的妹妹成為他的妻子。
810年,調任京兆府戶部,參軍。8110年,母親陳去世,留下丁酉,回到崗位。814年,回到長安,授太子左贊善為大夫。
白居易以為自己得到了喜歡文學的皇帝的賞識和提拔,所以希望以盡官員之責來報答他。所以他頻繁寫作,寫了很多反映社會現實的詩,希望能彌補時局,甚至當面指出皇帝的錯誤。
白居易的話被接受了,但他言語的直接讓唐憲宗感到不快,向姜立抱怨:“白居易的小子把我捧上了天,卻對我無禮。我真的受不了了。”姜立認為這是白居易的忠誠,並勸憲宗開誠布公。
815年,宰相吳遇刺身亡,白居易主張嚴打兇手被認為是越權。後來白居易被人汙蔑:母親為看花掉進井裏死了,白居易卻寫了“賞花”“新井”的詩,有損名教。所以為此被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健去江州見白居易。
白居易被任命為中州刺史時,白行健也隨其弟溯流而上。途中在黃牛峽遇到了元稹,他們三個壹起遊泳的地方叫三遊洞。白居易在中州任職期間,在中州東邊的山坡上種花,並將此地命名為“東坡”。?
同年冬,任中州(今重慶忠縣)刺史,819上任。820年夏,被召回長安,任尚書司門外臣。雖然白居易的母親是因看花而死的,但白居易有很多關於花的詩,而且根據宋代的記載,新景詩寫於元和元年前後(新景詩今已失傳),可見此事不能構成罪名。
他被降職的主要原因大概和他寫諷刺作品,得罪當權者有關。降江州是白居易人生的壹個轉折點:在此之前,他以“濟困”為目標,希望為全國人民做出有益的貢獻;從此,他的行動逐漸轉向“獨處”。雖然他仍然關心人民,但他的行動已經沒有過去的火花了。
不過,白居易在江州雖然失意,但總體上還是能夠過得很平靜。他曾在廬山香爐峰北建草堂,與當地僧人交朋友。
百度百科-江南三記
百度百科-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