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德國古典文學理論短詩

德國古典文學理論短詩

德國古典美學的文學理論是德國古典美學的組成部分,而德國古典美學又是德國古典哲學的組成部分。美學壹直是哲學的壹部分,文藝理論是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構圖模式在德國古典美學中尤為突出。原因是德國思想家在否定法國大革命後,把文藝作為壹種改善人性進而改造社會的審美方式,所以非常重視美學和文藝的研究,同時由於德國民間文學比較發達,德國思想家大多熟悉古希臘羅馬的文藝,也有萊辛、赫爾德等理論家在氣孟運動和颶風-破浪運動中的準備。

德國古典美學,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從康德開始,在黑格爾之間形成了強大的唯心主義美學。德國古典美學全面總結了過去的美學歷史經驗,是馬克思主義之前最龐大、最嚴謹的美學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思想來源是辯證法和歷史觀的綜合介紹,以及抽象的哲學思維,特別是黑格爾美學。當時的德國政治經濟落後,社會還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沒落的封建貴族的矛盾體。德國古典美學是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他們的主要目標是把感性和理性結合起來尋求自由。

康德:試圖調和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對立,實際上是在主觀唯心主義的基礎上提出二元論和不可知論。審美判斷的四個機會:審美趣味不依賴任何利益,不涉及概念,沒有目的,有目的。比如賞花,不需要知道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只欣賞花的形態就能引起主觀的情感愉悅。康德的觀點接近形式主義。藝術是壹種基於理性和主觀目的的自由創造活動。美麗的藝術作品是欣賞和天才的結合。有些作品有欣賞力,但缺乏審美意象的能力,也就是缺乏天才。審美意象是人的想象力創造出來的感性意象,可以表現理性概念。這種感性的形象高於經驗自然的創造。人的想象力是創造力的壹種認知功能,根植於理性原則,創造了第二自然,即超越自然的東西。審美意象雖然是感性的,但它力求超越經驗的範圍來表達普遍的理性概念,具有壹般性。任何藝術的本質都不是感覺的物質,也就是感官的刺激,而這種形式帶來的快感本身就是壹種教育,可以把精神提升到觀念的高度。康德是德國古典美學的創始人。

黑格爾:美是觀念的感性顯現,它包括三個要點,即觀念、感性顯現及其統壹。定義雖然簡短,但具有高度的通用性。理念是絕對精神階段的理念,即最高真理和普遍真理。柏拉圖是第壹個把美當作理念的人,但他的理念只是壹個空洞抽象的階段,是壹種與現實相對立的形而上學,而康德的美只是壹種形式,把美放在現象的另壹面,純粹是主觀的、不可知的。黑格爾的美以理念為內容,理念是表達和理解絕對理念的壹種手段。美是有內容的,是可以真實客觀理解的。黑格爾把理性內容放在首位,肯定了藝術的崇高價值和社會意義,黑格爾美學是西方傳統美學和德國古典美學的結合,把德國古典美學發展到了頂峰。它在西方美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作用,是西方最早的具有完整體系的美學專著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