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壹個中國朋友昨晚帶我去聽了壹場中國的民間音樂會。其中壹首二胡曲特別打動我。音樂美得出奇,但那種美背後,我感受到的是悲傷和痛苦。這首曲子名字很簡單——《二泉映月》,但卻是我聽過最感人的曲子之壹。二胡的聲音聽起來好悲傷,我聽著聽著都快哭了。後來查了二泉映月的歷史,才開始明白音樂中蘊含的悲傷。
這首曲子是壹位名叫阿炳的民間音樂家創作的,他於1893年出生於無錫。他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阿炳的父親教他演奏各種樂器,如鼓、長笛和二胡。到17歲時,阿炳因其音樂天賦而聞名。然而,在他父親去世後,阿炳的生活變得更糟了。他很窮,並且患了壹種嚴重的疾病,這種疾病使他失明。他很多年沒回家了。他住在街上,靠演奏音樂謀生。甚至在他結婚成家之後,他還繼續在城市的街道上唱歌和演奏。他這樣表演了很多年。
阿炳驚人的音樂技巧使他在有生之年非常出名。到他去世時,他已經能夠演奏600多首曲子,其中大部分是他自己寫的。可惜只錄了六首,代代相傳。但是今天,他(阿炳)的作品仍然很受歡迎。今天,阿炳的“二泉映月”已經成為所有偉大的二胡演奏家演奏和欣賞的曲子。它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瑰寶之壹。它的淒美不僅描繪了阿炳自己的生活,也喚起了人們痛苦經歷中揮之不去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