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近照
抗日戰爭爆發後,巴金致力於各地的抗日救亡文化活動,編輯了《吶喊》、《王久日報》等報刊,創作了《家》、《春秋》續集、《抗戰小說三部曲》(又名《火》)等,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復活的靈魂》、《小人物與瑣事》和散文集。老虎?狗等。抗戰後期和抗戰後,巴金的創作轉向批判國統區的黑暗現實,對即將崩潰的舊制度進行了強烈的指責和抨擊。具有藝術特色的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和長篇小說《寒夜》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生命不息,思考不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巴金擔任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筆會中心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主編《收獲》雜誌。他熱心關註和支持各種旨在繁榮文學創作的活動,多次在國外參加國際文學交流活動,並發起創辦了中國現代文學館。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報告文學集、生活在英雄中間集、散文集、巴金近作集、散文集、隨筆集、《巴金六十年文選》、《創作回憶錄》五部。建國前中國人民的大部分著作被收入14卷《巴金文集》,新編纂的《巴金全集》從1986開始陸續出版。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多種外語出版了。多年來,他還出版了大量的翻譯作品。巴金的小說創作最著名的是以舊家庭的崩潰和年輕壹代的反叛為題材的作品。《家》是這方面最成功、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作,它震撼了幾代年輕讀者的心靈,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於在優美的敘述和真摯樸實的描寫中傾註自己感情的洪流,細膩獨特,自有打動人心的藝術力量。
- .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女士、曼等。祖籍福建長樂,生於福州。他在童年時廣泛接觸了中國的古典小說和翻譯。1918進入協和女子大學預科,積極參加五四運動。第壹部小說《兩家》發表於1919。此後出現了《我很孤獨》、《去鄉下》等探討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同時,受泰戈爾《鳥》的影響,他寫了無題自由詩。這些晶瑩剔透、清麗溫婉的小詩,後來被出版為《星辰春水》,被稱為“春水”。1921加入文獻研究會。同年發表散文集《笑》《往事》。1923畢業於燕京大學藝術系。我去了韋爾斯利女子大學學習英國文學。我在美國旅行和留學期間,寫了壹部散文集《獻給年輕讀者》,表現出雍容、輕盈、典雅、簡潔、流暢的特點,藝術表現力很高,取得了比小說、詩歌更高的成就。這種獨特的風格曾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冰心體”,影響廣泛。
65438年至0926年,冰心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後回國,先後在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任教。此後,他又寫了散文《南歸》、小說《粉》、《冬兒姑娘》,表現出更深刻的社會內涵。抗戰期間,他在昆明和重慶從事創作和文化救亡活動。1946去了日本,是東京大學的教授。1951回國,歷任《人民文學》編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副主席。他的作品有《我回來後的散文》、《送給年輕讀者》、《我們春天醒來了》、《櫻花頌》、《拾穗》、《晚晴文集》、《送給年輕讀者》等。,展現多姿多彩的生活。她在藝術上依然保持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她的短篇小說《空巢》獲得了1980優秀短篇小說獎。同年,兒童文學作品選《小菊鄧》獲全國兒童文學創作獎榮譽獎。除上述作品外,冰心還出版了《超人》、《去鄉下》、《冬兒姑娘》等小說,以及《往事》、《重返南方》、《女性隨筆》、《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翻譯選》等小說和散文。她的作品被翻譯成多種外語出版了。
作品目錄:
星星(詩集)1923,商業。
泉水(詩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說散文集)1923,商業
致壹個年輕讀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說散文)193O,悟。
南歸(散文集)1931,北新
阿姨(小說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壹——冰心小說,1933,北新。
冰心全集-冰心詩1932,北新。
冰心第三部全集——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休閑(詩詞散文集)1922,北新
去中國(小說集)1933,北新
沿平綏旅行(散文集)1935,平綏鐵路局。
冬兒女孩(小說集)1935,北新。
冰心作品之壹——冰心小說1943,悟。
冰心作品集之二——冰心隨筆,1943,悟。
冰心作品集之三——冰心詩集,1943,悟。
關於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說散文選集1954,人文
陶琪的夏日日記(小說)1956,上海孩子。
還鄉雜記(散文集)1957,上海孩子。
歸來後(散文集)1958,作家。
《我們喚醒春天》(散文集)1960,百花
《小橘燈》(小說散文詩集)1960,作家。
櫻花頌(散文集)1962,百花
拾遺筆記(散文集)1964。作者
晚晴(散文小說集)1980,百花
三個小讀者(散文集)1981,孩子。
珠子筆記(創作)1982,人文
冰心輪創作1982。上海文藝
冰心文選1982,兒童。
冰心文選1983,人文
冰心作品選(1-2) 1983,四川人(不完整)
冰心作品集(1-3)1983上海文藝(不全)
冰心全集(1-8)1994,海峽文藝。
翻譯參考書目:
先知(散文詩選集)由敘利亞卡羅爾紀伯倫,1931,新月。
印度童話作者印度拉姆·安納德,1955,中青。
印度泰戈爾《好運和好翅膀》(詩集),1955,人文
印度民間故事,印度拉姆·安納德,1955,上海兒童。
泰戈爾詩選和施蟄存合譯,1958,人文
泰戈爾戲劇④1959,戲劇
作者孫勇翻譯的馬恒達詩歌(尼泊爾語)副本,1965。
《燃燈者》(詩集)Anton Buttigieg,1981,人文。
====================================================================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的壹個貧苦家庭。我父親是守衛皇城的保鏢。1900年抗擊八國聯軍入侵的巷戰中犧牲。從此全家就靠母親縫衣服和打雜的微薄收入。老舍在繪畫中度過了艱難的童年和青春期。綜合體的日常生活讓他熟悉了黃包車夫、手工業工人、小商販、劣等藝人等從小就掙紮在社會底層的城市貧民,他知道他們的喜怒哀樂。受樓閣藝術的影響,他從小就喜愛流傳於大街小巷的傳統藝術(如曲藝、戲劇),並被其魅力所吸引。
老舍最成功的作品是《茶館》,它是中國當代戲劇舞臺上最好的戲劇之壹。在壹些西歐國家演出時,被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
三十年代中期是老舍創作的第壹個高峰,五六十年代是第二個高峰,作品多,思想藝術有新的進步..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寫作的作家,在五六十年代仍然保持著強大的藝術創造力,不斷取得新的成就。老舍就是突出的壹個。只是這樣,1966年8月24日,他不幸在“文革”伊始就去世了,特別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