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書之壹。字形摹寫實物的形狀,或用比較簡單的線條來摹寫事物的特征部分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如《牙部》:“牙,壯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皿部》:“皿,飯食之用器也,象形。”
象形字有獨體象形與合體象形之分。合體象形所合之二體,有壹體不能單獨成字,有壹體可以單獨成字。如“石”,其中“廠”(han四聲)成字,意思是山邊巖石突出覆蓋處;“口”象石塊之形(非口舌字),不成字。王筠說:“石與果壹類,本以○象石形,而此形多矣,乃以廠定之。”(《說文釋例?象形》)這說明合體象形的產生是由於區別象形形體的需要,即加上壹個表示同類事物的字,使所摹寫的對象能夠確定,不致產生誤解。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漢字歷史上的壹個重要裏程碑,它奠定了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礎。
二指事:
六書之壹。也叫“象事”、“處事”。以點畫等象征性的符號來表明意義。《說文解字?敘》:“指示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指事字在漢字中為數不多,這可能與以符號表意的局限有關。指示字可分為兩類。壹類是所謂純指事字,全部用指事性的符號來表示,如壹、二、三、四;+(甲骨文“七”字);丨(甲骨文“十”字)等。這類指示字可能是來自原始的刻劃符號。另壹類是在象形字的某壹部位加上點畫性符號,以表明造字的意圖所在。如“刃”是在刀口處加壹點,指明刀刃。“本”是在“木”字下方加上壹短畫,指明是樹木的下端,“末”與此相反,指明是樹木的上端。這壹類指示字,有些文字學著作稱為合體指事或加體指事。
三會意:
六書之壹。也叫“象意”。組合兩個以上的字表示壹個新的意義。《說文解字?敘》:“會意者,此類合誼(同“義”),以見指撝(同“揮”),武信是也。“會意字中較普遍的是用不同的字組成的“異文會意”。如《說文?林部》:“戍,守邊也,從人持戈。”《手部》:“摯,握持也,從手執。”還有相當壹部分會意字是“疊文會意”。如《說文?林部》:“林,平土有叢木曰林,從二木。”《車部》:“轟轟,群車聲也。從三車。”
會意字的結構有助於認識壹些漢字的本義。如《說文?鬥部》:“料,量也,從米在鬥中。“段玉裁註:“米在鬥中,非盈鬥也。視其淺深而可料其多少,此會意。”
四形聲:
六書之壹。也叫“象聲”、“諧聲”。由形符和聲符兩部分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義,聲符表音。《說文解字?敘》:“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聲字是漢字中最能產的合成字。因此,形聲字在漢字中數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形聲字的組合方式很靈活,如:
左形右聲:江、河 左聲右形:錦 、刊 上形下聲:草、房 上聲下形:想、袈 外形內聲:街、衷 外聲內形:聞、衡有的聲符或形符只占字的壹個角落,如“勝”,形符是“力”,聲符是“朕”。“寶”,聲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貝”組成的會意字(西周金文中才開始在這個會意字中加上聲符“缶”)。
形聲字可能是比較晚起的造字方式。早期甲骨文中形聲字還比較少;後期甲骨文中,形聲字約占百分之二十。由於這種方式靈活,適應性強,在漢字發展中,它得到了最廣泛的運用。
2.《說文解字》開創了部首檢字的先河,後世的字典大多采用這個方式
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的謂“六書”學說
保存了研究古代社會歷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們整理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的重要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