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叛逆不是什麽大事,每個人都會有叛逆的傾向。對於壹個人的成長來說,只是暫時的,只有經歷了這種暫時的痛苦,才會逐漸成熟,才會真正理解父母的用心。
曾經看過壹篇名為《少年》的文章,講的是壹個剛滿十七歲的孩子,雖然還是稚氣未脫,但健壯的身體已經成為了壹個成年人。
他媽媽只到了他肩膀的高度,他爸爸就開始仰視他了。叛逆成了他和父母溝通的壹種方式。終於有壹天,父親和少年促膝談心,問他為什麽不再聰明了。
我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妳控制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找到我自己...
妳打算怎麽找到它?
壹個包,壹個指南針。我需要離開妳的庇護所,找到我自己的坐標...
那妳去吧,孩子。我和妳媽媽在這裏等妳的好消息。
父親給了男孩500元錢。少年離開了家,開始了尋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這個少年去了壹個離家很遠的城市。再也沒有老師和家長的嘮叨了。當然沒有父母的噓寒問暖。
在那個光怪陸離的城市,500塊錢很快就像壹杯水倒進沙漠裏壹樣消失了。看著縮水的錢包,少年想到了放棄,但壹想到回家會被嘲笑,他又不得不忍氣吞聲。
城市很華麗,但少年很難找到她的入口。他的成長與這座城市的喧囂無關。為了生存,這個很少在家自己洗衣服的少年開始在壹些小店打工。
辛苦了壹天,他只想吃上壹頓熱飯,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那些曾經唾手可得,壹點都不珍惜的東西。
春天去秋來,壹年很快就過去了。青少年在餐館洗過碗,在大公司做過保安,在酒店當過門衛,在夜市擺過攤...少年的手在忙碌的生活中終於布滿了老繭。少年的心也跟著日出日落,他們理解父母生活的不易,也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
終於,在新年來臨的時候,少年撥通了那個他爛熟於心的號碼。電話那頭,是父親激動的聲音,母親喜悅的抽泣聲...我父親說,找到想要的就回來。
掛斷電話的那壹刻,少年淚流滿面。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車。包裏多了兩件給父母的內衣,包裝簡單又好看。這是壹個懂事的兒子,親手給父母買了新年禮物...
故事到此結束。但是少年的成長還在繼續,這只是他成長過程中的壹個階段。雖然短暫,卻是最關鍵的。從叛逆到理解,心真的長大了。
為什麽反叛?因為孩子渴望得到成人世界的認可,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為向世界展示自己已經長大,在父母眼中不再是孩子,不再是可以隨便操縱的“棋子”。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身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叛逆就像壹顆等待發芽的種子,在孩子的身體深處萌動。這時候,家長壹定要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支持、肯定、信任孩子,以“人性本善”的態度面對孩子。
大多數人都承認,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就像毛毛蟲不破繭而出就成不了美麗的蝴蝶。但是,大部分父母並不能像對待毛毛蟲壹樣寬大地對待孩子的叛逆:可以同情他的掙紮,期待他的成長。
相反,父母感到無比的苦惱,深深的害怕這種叛逆不僅會打破成年人習慣的權威,還會打破成人世界的既有秩序,於是就有了“面對叛逆的孩子怎麽辦”的問題。
其實所有的叛逆都來自於對束縛和限制的反抗。壹個孩子面對的不僅僅是他所擁有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約束,還有他周圍的大人刻意構建的各種限制。
在以前,他意識不到這種束縛和限制,即使意識到,也無法反抗。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能看清這個世界,壹個新的自己在迷茫中躍躍欲試。
但是成年人的限制是那麽的嚴密,牢不可破,成長的力量不足以掙脫自身生理、心理、知識的束縛。這個時候的孩子正在經歷蛻變,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會有各種叛逆的舉動,只是為了表現自己的存在。
我們在指責孩子叛逆的同時,也揭露了這種叛逆的根源——由過度呵護演變而來的壓抑。正是這種看似善良溫柔的束縛,讓成長中的孩子無所適從。
所以,在指責孩子不聽話的同時,我們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束縛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對孩子的空間和理解不夠?
要知道,叛國不是不可原諒的錯誤,也不是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而不是讓他們遠離父母和家庭。
所以,父母在這個特殊時期要做的就是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然後從孩子的角度去幫助他們。
家裏有了青春期的孩子,很多家長會覺得煩惱無窮,因為孩子大了,各種問題也就隨之而來。
這時候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聽父母的話,有時甚至會頂撞父母,做出各種父母無法接受的事情。許多父母經常對他們的孩子感到憤怒和憎恨。
在這個階段到來之前,如果父母想通過淩駕於他們之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服從,那麽十有八九,孩子的逆反心理會進壹步增強,因為時代在變,孩子在成長,孩子的逆反心理總是有根源的。而“關心和理解”是找到問題根源,回答“怎麽辦”的開始。
所以,面對成長中的孩子,我們需要徹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拾童心,才能面對所謂的叛逆。因為“權力”不能解決問題,更不能安撫孩子的叛逆。
我有壹個學生家長在這方面堪稱典範。她有壹個19歲的女兒,母女說的最多的就是“我們是朋友”。
“我壹直覺得我和女兒是平等的,互相信任,經常溝通。”她說,“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女兒會告訴自己任何開心和不開心的事,包括學習,和同學的互動等等。就算有男生追求她,她也會告訴我。”
她告訴我,平時和女兒溝通是平等的,有時候會因為意見分歧發生爭執。如果事後她認為自己錯了,錯誤地批評了女兒,她會主動認錯。
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她從不不假思索地拒絕。哪怕是很荒唐的要求,也會經過深思熟慮後“當作壹回事”給予回應和討論,並找到充分的理由讓他理解大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