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魯迅真正的葬禮是怎樣的?巴金等16大佬擡棺,蔡元培、宋慶齡扶靈。

魯迅真正的葬禮是怎樣的?巴金等16大佬擡棺,蔡元培、宋慶齡扶靈。

1936 65438+10月19,中國現代文學之父魯迅,這位以筆為刀,高呼“指手畫腳,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永遠離開了人世。從此,中國壹位文學巨匠,壹位渴望人類解放的革命者,倒下了。中華民族失去了精神支柱。

魯迅的逝世震驚了社會各界,使整個國家無比悲痛。在他的葬禮上,上海各界人士主動為他送行。更重要的是,包括北京大學校長宋慶齡、蔡元培、作家巴金在內的16位大佬擡著棺材,幫他送行魯迅最後壹程。

1881年,魯迅出生於壹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祖上是清末的讀書人。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他小時候在三潭映月讀書,小時候就接受了君臣父子的封建禮教。他似乎壹眼就能看到未來。

在他十幾歲之前,他的祖父因犯罪被捕入獄,他的父親周伯宜臥病在床。家庭的重擔壹下子落在了魯迅的肩上。為了維持家裏的生活,以及父親的醫藥費,魯迅不得不典當家裏的財物換錢,隨著家越搬越空,生活壹落千丈。沒過多久,父親病逝。

樹倒了。在這期間,魯迅的家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父親去世後,家族親戚為分割家產拼得妳死我活,更有甚者,他們掏空了魯迅家剩下的所有資產。魯迅對此深惡痛絕。為了擺脫這個讓他感到窒息的家庭,他決定出去讀書。

於是,他先後就讀於江南水師學堂和江南盧氏學堂,並以優異的成績為自己攢下了不少獎學金,順利獲得了赴日留學的機會。接觸新教育的魯迅選擇了西醫專業,決定將來當醫生,治病救人。但在日本留學期間,他深深感受到中國人在國際社會是如何被歧視和被看不起的。

“學醫救不了中國人。”魯迅徹底認識到,今天的中國人不僅是身體上的“東亞病夫”,而且是思想上的“東亞病夫”。當人們生病時,他們可以用手術刀和藥物治療。如果他們可愛的思想有病,應該用什麽來治療?

帶著這樣發人深省的問題,魯迅轉而研究哲學和文學。在此期間,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慘敗。面對周圍日本人的嘲笑和羞辱,魯迅決心擺脫這種尷尬局面,用自己的力量改造當時的中國。

於是,他正式離開日本,回到祖國,棄醫從文,開始在1918的新文化運動中嶄露頭角,以《新青年》為陣地,喚醒國民思想,用黑暗的思想為那個封建時代照出了壹束光。從《狂人日記》開始,壹連串驚世駭俗的聲音震撼人心,言辭異常犀利,猶如壹把鋼刀插入敵人的心臟,撕開了封建禮教的虛偽面具,喚醒了無數被封建壓迫毒害、蒙蔽的麻木民眾。

為了對抗歪曲事實、倒行逆施的南京國民政府,魯迅還組織成立了中國自由運動同盟會,並加入了鐘* * *在上海創辦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以筆為刀,為民主而戰,是思想上的革命鬥士。在這期間,魯迅也以自己的才華和思想結識了壹大批誌同道合的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們共同戰鬥在思想革命的前線,對中國近代思想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從1923開始,國民黨當局的政治利益就被魯迅敢於為人民發聲、敢於與反動勢力對抗、敢於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勇氣所觸動。結果,政府撤了魯迅的職,把他列入暗殺名單。面對動蕩的政局和事業上的壹再挫折,魯迅沒有向命運低頭,仍然堅持在革命的第壹線,為學生運動和革命事業日夜奔走,只為喚醒中國更多的人。

然而,長期的動蕩和辛勞也讓魯迅的身體越來越差,飽受病痛的折磨。再加上魯迅長期抽煙,所以病情壹天比壹天嚴重。1936年春天,魯迅已經被病魔折磨到憔悴不堪,體重只有38公斤的地步。他經常臥病在床,甚至呼吸困難。

也許是知道時間不多了,他強迫自己寫了壹篇名為《死亡》的文章並發表了。在文章中,他立了遺囑。

這最後的七句話留給妳的家人,警示世人,教導人們如何處理自己的葬禮,揭露虛偽的小人。魯迅知道他壹生因為太強勢得罪了太多人,但他知道,他批評、斥責、攻擊的人,沒有壹個是受了委屈,不會被他原諒的。所以,在文章的最後,他說:

如此強硬不肯讓步的魯迅,臨死前還在為與好友內山富市的約定耿耿於懷,執意要給內山富市留個條子:“我不想半夜再喘壹口氣,十點鐘的約會不能赴約,很抱歉。”而這張在病魔的折磨下已經潦草潦草的紙,也成了魯迅的傑作。

10年6月9日5點25分,魯迅完全停止了呼吸。聽到這個消息,內山就完了。當他看到魯迅留下的字條時,他淚流滿面。除了內山,宋慶齡得到消息後,也在第壹時間趕來與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和弟弟周作人商量治喪委員會的名單,其中有蔡元培、宋慶齡、矛盾、內山萬藻、巴金等人,還有毛澤東。

毛澤東壹直愛讀魯迅的文字,他也高度贊揚魯迅的品格和思想。他總是稱贊魯迅,稱他為“黨外的布爾什維克”、“近代中國的壹等聖人”,號召所有黨員產生人學習魯迅的“低頭做牛”。在延安時期,毛澤東愛讀魯迅的書,甚至常常廢寢忘食。

得知魯迅先生逝世的消息,毛澤東深感悲痛。同時,他還提議中共中央和中蘇聯合發表許多悼念魯迅先生的唁電,並在各蘇區召開追悼大會,設立魯迅文學獎,建立魯迅紀念碑等許多紀念活動。

魯迅逝世的消息很快在當時的中國引起軒然大波。許多人前來瞻仰這位民主革命戰士,瞻仰魯迅遺容和送別的人甚至排起了十幾裏的隊。當時迫於險惡的外部環境,孫中山夫人宋慶齡主動站出來擔任喪禮主持人,以其特殊的身份為喪禮提供政治保障。

最終,治喪委員會選擇在萬國殯儀館舉行魯迅的葬禮,時間選在19下午3點。遺體告別儀式在萬國殯儀館舉行後,以巴金、蕭軍為首的16位名人陸續為他們擡棺,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國母宋慶齡親自攙扶。氣氛凝重而悲涼,大家都沈浸在失去民族脊梁的痛苦中,壹片嗚咽聲。

在魯迅的靈柩上,還有壹塊沈鈞儒題寫的“國魂”,令人印象深刻,寫下了魯迅的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