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早期詩歌中強烈的愛恨情仇。
艾青早期詩歌是指七七事變前1932至1937年間的詩歌。艾青在回國途中寫了壹些關於國家和人民的詩,如《在那邊》。1932年5月,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與畫家蔣豐等人組織“春畫社”,舉辦“春畫社”。艾青於7月被捕入獄,被誣告顛覆政府,判處6年有期徒刑。囚徒生活促使艾青從繪畫轉向詩歌創作:“我用詩歌來思考、回憶、控訴和抗議...詩歌成了我的信仰,成了我鼓舞人心的力量,成了我世界觀的坦率回響。”在獄中,他寫了很多詩,如《蘆笛》、《透明的夜》、《巴黎》、《馬賽》、《呼喊》、《九百年》等。其中《大研河——我的保姆》這首詩,以感人的情感和清新自然的詩風震撼文壇,使艾青壹舉成名。茅盾首先稱贊這首詩是“用陰郁的筆調詳細描寫了奶媽和女仆大研和的生活痛苦”(論早期白話詩)。艾青1935年6月出獄後,在江蘇常州武進女子師範學校任教半年,後流浪上海,創作了《太陽》、《黎明》、《春天》等歌頌民族命運的作品。1936年,在朋友的支持下,第壹本詩集《大研河》在上海出版。這個階段是艾青從歐羅巴帶回蘆笛,唱出《大研河》的時期,也是詩人的準備期和成名期,從而決定了他人生的走向。這壹時期的詩歌多為真摯強烈的抒情,強烈表達了對生活的愛恨情仇,揭示了勞動人民深重的苦難。言語中充滿了對人民不幸命運的同情和對他們的無限熱愛與贊美。
1.2抗戰初期艾青詩歌的基調是悲涼的,但感情極其強烈。
整個抗日戰爭時期是艾青詩歌創作的高潮。但詩人作品的基調在抗戰前期和後期是不同的。抗戰初期的詩歌是指抗戰爆發到1939年秋的詩人的詩歌。1937七月抗戰爆發後,艾青從上海到武漢,再到臨汾、Xi、桂林等地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歷任山西國民革命大學教師、陜西抗日文藝隊隊長、中華全國文聯刊物《文學立場》編委、《廣西日報》副刊《南方》主編。這期間,詩人在武漢完成了他的第壹首抒情詩《向著太陽》。長詩以武漢為背景,真實地展現了抗戰初期全國人民為民族解放的神聖事業而努力奮鬥的壯麗畫卷,以高昂的熱情歌頌了光明和民主。《致太陽》的出現,標誌著艾青更多地將個人的悲歡離合融入了時代的情緒,奠定了他作為抗戰文藝優秀號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