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金像
文殊菩薩是四大佛教之首,在我國民間也享有很高的威望。文殊是壹個外來詞,叫文殊,是梵文文殊的音譯。文殊是“妙”的意思,“十裏”是“第壹”、“德”、“吉”的意思,所以也譯為“妙德”、“妙手”。
文殊菩薩,在寺院正殿,平時作為如來的左侍,專司“智”和“大智”,與主管“理”和“大”的普賢並列。它的雕像大多是“非男非女”,看起來既不男也不女,更像女人。早在他的文殊畫像中,有的嘴唇上畫著蝌蚪形的小胡子,看起來像美男子。到了宋代以後,這些小胡子都消失了,文殊出現了,面容清麗,腰肢窈窕,胸部豐滿,完全是壹個美女的形象。
文殊的坐騎是壹只綠色的獅子,象征智慧和兇猛。他手持壹把劍,象征著智慧和鋒利。獅子原產於非洲和西亞,南亞國家也有很多關於獅子的民間故事和傳說。獅子以勇猛著稱,素有“百獸之王”之稱,因此也被佛教吸收。他們經常被用來描述佛教的力量,可以摧毀所有的惡靈和異教徒。釋迦牟尼也被佛教描述為“人中之獅”(智論),也有說佛教的聲音可以震動世界的,稱之為“獅吼”。《通光錄》說:“佛祖釋迦牟尼出世時,使獅子吼,壹指天,壹指地:‘天下唯我獨尊!’" "
所以文殊騎的獅子不僅僅是壹種動物,而是有著很深的含義。回到西遊記,唐僧師徒被堵在獅駝國,原來是文殊的坐騎、普賢的坐騎、白象、如來的“大叔”大鵬在這裏搗鬼。孫悟空對他們無可奈何,最後他們的主人親自制服了他們。這當然是《西遊記》作者和佛教開的壹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文殊菩薩的綠毛獅
密宗的文殊模型,頂部有五個結,以示如來(釋迦牟尼法身之壹)的五智和壹個男孩的純真。所以有的經書也稱之為“文殊師利童子”,還有的在文殊師利道場附上五臺山主峰,作為文殊師利五髻的象征。
文殊菩薩像
關於文殊的身世,由於經書人的自由意誌,眾說紛紜,無法自圓其說。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壹個是他本來是佛,因為幫助釋迦牟尼教化眾生,所以現在是菩薩。《菩薩胎經·文殊體變》載:“我原為能仁(即釋迦牟尼)之師,今為弟子...我欲顯佛身,兩尊並不共存。”為了佛教的大業,文殊菩薩屈尊成為釋迦牟尼佛手下的菩薩。
第二,據說文殊三世的果是諸佛。據說文殊以前是龍種佛,又稱大身佛、仙人佛,現在藏著摩尼的寶藏積佛是壹件樂事。未來是宇宙佛。在這種情況下,文殊和釋迦牟尼壹樣,也有所謂的三體學說。
第三是他是諸佛之母。《放碗經》說:“往昔諸佛無中心數,皆是文殊師利弟子,是其大能使其來。如世間兒女有父母,文殊是,佛道父母也。”
第四個是釋迦牟尼的祖師。《北教》說:“從前,有壹位菩薩,名叫妙光...八大弟子都以妙光為師,妙光開導他們,使他們下壹次成佛。它的最後壹尊佛,燃燈。其妙光為文殊。”燃佛是往昔的佛,是釋迦牟尼的師傅,所以文殊是世蓮的師傅。
第五是阿彌陀佛的第三子。《悲華經》載:有壹輪聖王,名不正(即阿彌陀佛)。他有壹千個兒子,老大是觀音,老二是大勢,老三是文殊菩薩。第八子是普賢菩薩。
第六個是的長女王。根據《小乘經》,苗壯國王有三個女兒和壹個兒子,大女兒文殊,二女兒普賢,三女兒觀音,四兒子是地藏王。這樣,四位菩薩都是苗壯國王的孩子,他們是兄弟姐妹。
第七,釋迦牟尼大弟子。《文殊菩薩涅槃經》上說,文殊菩薩大慈大悲,生於毗沙門天門下。後來他去跟釋迦牟尼學道,成了釋迦牟尼的弟子。小乘佛教視舍利弗為第壹智慧,大乘佛教視文殊為第壹智慧,視其為壹切菩薩之首。
在這七種說法中,第七種說法最受歡迎,已經成為壹種常見說法。所以文殊也成為了眾多菩薩之首,在佛國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其道場五臺山也是中國第壹佛教名山。
五臺山——佛山四大之首,文殊師利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