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鴰讀什麽

鴰讀什麽

鴰,漢語二級字,讀作鴰(guā),〔老鴰〕“烏鴉”的俗稱。

釋義:

1、老鴰,烏鴉的俗稱。

2、鶬鴰,鳥名。也稱麋鴰。

3、古漢語中常與“鸧”通用,即鸧鴰(guā),形似雁,黑色。如《司馬相如·子虛賦》雙鸧下,玄鶴加。

拓展知識:

鴰,漢字,拼音guā,筆畫11畫,左右結構,字義是“烏鴉”的俗稱。烏鴉的俗稱,也指麋鴰。組詞有老鴰。相關古文有“炙鴰烝鳧,煔鶉敶只。”出自《楚辭·大招》。

老鴰,烏鴉的俗稱。《紅樓夢》第五七回:“眾人笑道:這更奇了。天下老鴰壹般黑,豈有兩樣的。”孫犁《風雲初記》四:“平原的孩子們歡喜這些小石頭,偶爾才能從田地裏拾到壹塊,說是老鴰從山裏銜回的枕頭。

鴰:烏鴉的俗稱,鳥綱,鴉科。全身或大部分羽毛為烏黑色。多在高樹上用幹樹枝搭巢。個體較大,常成群結隊且飛且鳴,聲音嘶啞。雜食谷類、昆蟲等,功大於過,屬於益鳥。秦兆陽《幸福》壹:全身幹瘦,背有點彎,頭發像老鴰窩,手像鷹爪子。

烏鴉終生壹夫壹妻,並且懂得反哺(照顧父母)。在現代,人們認為烏鴉的叫是壹種不祥的預兆。

用鴰字造句:

1、那只鴰在樹上盤旋,準備抓住獵物。

2、天空中飛過壹只鴰,發出尖銳的叫聲。

3、深山中有壹對鴰在爭奪領地。

康熙字典:《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活切,音括。《玉篇》鶬,鴰也。《爾雅·釋鳥》鶬,麋鴰。《郭註》今呼鶬鴰。《班固·西都賦》鶬鴰鳵鶂。《司馬相如·子虛賦》雙鶬下。《註》鶬鴰也。

又《廣韻》古?切,音刮。鶬鴰,鳥毛逆九尾。《韓詩外傳》孔子渡江見之異,眾莫能名。孔子嘗聞河上人歌曰:鶬兮鴰兮,逆毛衰兮,壹身九尾長兮。鶬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