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熊字的演變過程

熊字的演變過程

熊字的演變過程如下:

熊,形聲字。從火,能聲。由“能”和“火”構成。本義為火勢旺盛的樣子,如“熊熊大火”。“能”字是熊的象形,有熊的含義,後來它多用來表示能力方面的含義,為了與“能”字的其它含義區別開,又在其下“火”專門表示熊的含義。加“火”字而不加其它字表示熊,意在強調熊體內有熱量不怕冷。

隸書將下面的“火”化為“灬”完全脫離了象形字。“熊”頭大尾短,四肢粗短,腳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爬樹。種類很多。《說文》:“熊,獸,似豕,山居,冬蟄。”中國北方方言中“熊”可表示斥責、斥罵的意思,如“挨熊”、“熊了他壹頓”;又可形容膽小無能,如“熊樣”。

古籍解釋

1、說文解字註

熊,熊獸、佀豕。山凥。俗作居。冬蟄。見夏小正。從能。炎省聲。按炎省聲則當在古音八部。今音羽弓切。雒誥火始燄燄、漢書作庸庸。淮南書東北曰炎風、壹作融風。皆古音之證。左傳正義曰。張叔反論雲。賓爵下革。田鼠上騰。

牛哀虎變。鯀化為熊。久血為燐。積灰生蠅。或疑熊當為能。王劭曰。古人讀雄與熊皆於陵反。張叔用舊音。傅玄潛通賦與終韻。用新音也。玉裁謂。熊不妨古反於陵。要之反論必是能字。春秋左氏敬嬴、公谷作頃熊。葢炎熊嬴三字雙聲。凡熊之屬皆從熊。

2、康熙字典

古文:?。《集韻》《韻會》?胡弓切。音雄。《說文》:熊獸似豕,山居冬蟄,從能炎省。《爾雅·釋獸》:熊,虎醜。疏:醜類也。《書·禹貢》:熊羆狐貍織皮。《詩·小雅》:維熊維羆,男子之祥。又赤熊。

《爾雅·釋獸》:魋如小熊。註:今建平山中有此獸。俗呼為赤熊。又《史記·天官書》:熊熊靑色有光。《山海經》:槐江之山,南望昆侖。其光熊熊,其氣?。又山名。《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史記·黃帝紀》:南至於江登熊湘。註:二山名。熊卽熊耳山。又《封禪書》:南伐至於召陵,登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