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是指每壹季度的第二個月,從農歷上來說仲秋就是指農歷的八月。而中秋是指秋季正中間的日子,也就是每年的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二者的區別為中秋節為法定節假日而仲秋不是法定節假日。
中秋起源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在古代“仲秋”與“中秋”通用。 例如,古籍《尚書》中說“宵中,星虛,以殷仲秋”。這句話的大意是說:晝夜長短相等,黃昏時“虛宿”星在南方出現,這就標誌著是農歷的八月十五日了。顯然,這裏指的是壹個日子,即我們今天說的中秋節。在中國的農歷裏,壹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仲秋是秋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歷的八月,按照中國的農歷,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壹天月亮滿圓,象征團圓,又稱為團圓節。民間中秋節有吃月餅、賞月、賞桂花、猜燈謎等多種習俗。
古人把"中秋"與"仲秋"通用。仲秋中,有"宵中,星虛,以殷仲秋"的記載。"宵中"指晝夜長短相等,"虛星"是北方玄武七宿之壹,"殷"是"正",也就是以虛星黃昏時在南方出現,晝夜平分來說明仲秋時節氣候。春夏秋冬,四時成歲,每季都有孟、仲、季三個月,"孟"是第壹,"仲"是第二。
在古代中秋與仲秋沒有什麽區別 只是中秋為壹個季度的最中間,而仲秋是指每季又分孟仲季三個部分,仲秋是指這三個季度的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