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中流 黃河水清 河清海晏 鯉魚跳龍門 俟河之清 跳進黃河洗不清 魚爛河決 中流砥柱 不到黃河心不死
歷代歌詠黃河的詩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三萬裏河樂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
夢隔黃河水壹涯,明駝十載送回家。,如此英雄卻姓花。
黃河落天走東海, 萬裏寫入胸懷間。
黃河遠上白雲間, 壹片孤城萬韌山。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黃河的故事:
公元前2500年左右,黃河流域出現了軒轅氏黃帝這面大旗。於是,壹朵朵絢麗的文明之花,便從黃帝這個人文始祖中先後開出。黃帝植谷,黃帝造車,黃帝捕魚,黃帝制鏡,黃帝紡紗……在中國文化的曙光裏,處處留下了黃帝的剪影。
同時,中華民族的另壹遠古英雄也出現在這黃土高原上。他就是炎帝。史傳他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作耒耜,教民農作,嘗百草而治百病,所以又稱為神農氏。在他率領下的原始部落,於黃土高原上的渭河流域,種植百谷百蔬,使這壹帶的黃土地成為我國原始農業的發源地。
後來,炎、黃二帝聯合起來,在涿鹿大戰中打敗了蚩尤部落,而在孤泉大戰中,黃帝又打敗了炎帝。黃河流域經歷了大裂變和大融合,炎、黃兩族逐漸融合,也同化了其他壹些民族部落,最後形成了以黃帝為黃同祖先的多民族的華夏族。據說,顓頊、帝嚳、堯、舜、禹,這些充滿靈光的中華民族的遠古英雄,都是黃帝後裔。而進入階段社會的夏、商、周三代的祖先,也都是黃帝子孫。他們自稱為“華夏”,有時也單稱“華”或“夏”,而把黃帝奉為始祖,又自稱為“炎黃世胄”或“黃帝子孫”。凝重的黃土地上,因此而開掘出了壹個農業中國。
於是,黃色成了中國的國色。中國的龍,多被繪以黃色。隋、唐以後皇帝穿的龍袍,以黃色制作;帝王宮廷的裝飾,也最尚黃色。才接受百官的朝賀;宋太祖趙匡胤也是在黃河邊上“黃袍加身”,才坐上皇帝龍椅的。
黃河、黃土、黃帝、黃帝子孫,正好是壹組極有文化意義的象征。也由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麽人們常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
黃河的傳說 :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壹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壹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嚙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壹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壹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壹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 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壹年,壹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壹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裏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壹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壹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壹個白胡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妳要註意。中午是壹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壹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妳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壹看,不見了白胡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壹個個蔫了,他心裏非常難過,壹年的血汗白費了,可壹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壹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壹層又壹層。爾德老漢壹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壹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壹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壹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壹下又並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胡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妳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妳再種壹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妳揀最大的壹個扔進黃河裏。那時,妳走進河底洞裏,珠寶由妳挑,糧種由妳拿,還有壹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妳指哪裏,黃河水就流向哪裏。”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壹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裏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裏結了壹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壹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裏,壹直等到瓜熟。
這壹天,天氣晴得沒壹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裏。這時只聽黃河壹聲咆哮,裂開了壹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裏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壹陣暴風狂吼,壹時河面上波濤滾滾,壹浪高過壹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壹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裏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梁。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壹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壹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2)炎黃二帝與堯舜禹的傳說(陳梧桐陳名傑)
黃河和她的兒女們,是如何從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時代的門檻的,要揭開這個謎底,除了依靠考古文物資料外,還要利用古籍記載的許多遠古神話傳說。炎黃二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便可幫助我們探明黃河及其兒女從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時代的某些軌跡。
黃帝和炎帝其實並不是皇帝,而是古書記載中黃河流域遠古時代的兩個部落首領。黃帝和炎帝都出生於黃河的支流渭河流域,當時已是父系氏族公社時代。傳說他們都是“有熊國君”少典氏的後裔,“昔少典娶於有氏,生皇(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這裏所說的“生”,並非說黃帝和炎帝是少典氏親生,而是說他們都是少典氏的後裔。“黃帝以姬水成”,是說他在姬水岸邊長大,因而以姬為姓。姬水當即古漆水,發源於今陜西麟遊縣西部偏北的杜林,在今武功縣匯入渭河。姜水為渭河支流歧水下遊的壹段,即今之清姜河,在陜西寶雞匯入渭河。這就是說,炎黃兩個部落,最初的活動地區都在黃河的支流渭河的上遊地區。
傳說黃帝原姓公孫,因長於姬水,才改姓姬;曾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因是有熊國君之苗裔,又稱有熊氏。他“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伶俐),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後來被推舉為部落首領,率部遷徙到陜西北部定居。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了尋找更加平坦、開闊、肥沃的土地,又沿北洛河南下,到達今陜西的大荔、朝邑壹帶。那裏的黃土地給了他們發展農業的便利條件,但不時出現的幹旱又困擾著他們,迫使他們去繼續尋找理想之所。於是,黃帝又率領族人從大荔、朝邑東渡黃河,順著中條山和太行山麓進入汾河谷地,再向東北遷移,到達今河北涿鹿附近。那裏有由桑幹河、洋河沖積而成的適宜農耕的寬闊谷地,附近還有可供狩獵的山林,他們覺得環境非常優越,就定居了下來。
與黃河有關的俗語、成語
跳進黃河洗不清 不到黃河不死心 三過家門而不入
涇渭分明 鯉魚跳龍門 黃河之患,集於壹套
愚公移山 大禹治水 女媧造人
保護黃河的廣告:
1、 黃河清,天下平。
2、 愛護黃河,就是愛護自己的母親!
3、 長江黃河兩大江,猶如人類父母親。
4、黃河不能停止奔騰,中華的血脈容不得玷汙!
5.黃河被汙染了,妳還潔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