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話題,也許很多人會覺得好笑:把西遊記壹直看到今天,是不是太幽默了?說起來挺丟人的,雖然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西遊記這種童書版,看電視劇和漫畫不下十遍,可以說對每個角色的性格和曲折都了如指掌,但真正把整本書看完還是最近的事。我以前覺得看電視劇真好。既通俗易懂,又充滿視覺聽覺享受。為什麽要拿起壹本厚厚的書去鉆不認識的單詞?現在看來,當時我是大錯特錯了。同樣的故事,同樣的人物,書比電視劇更精彩,更刺激,讓人仿佛進入了壹個光怪陸離、五彩繽紛的神話世界,完全忘記了外面的世界。書中主要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歷經八十壹難,終於得到真經的故事。
書中四位主角的性格各具特色,性格形成鮮明對比:唐僧對佛真誠,心地善良,倔強執著,但同時又因為心軟而顯得有點懦弱迂腐;孫悟空正義、大膽、勇敢、聰明,對主人忠心耿耿,全心全意,法力無邊,令壹切妖魔鬼怪聞風喪膽;豬八戒雖然貪財好色,懶惰貪婪,但從不缺少善良;沙僧忠厚嚴謹,安於天命。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在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他是壹只天真、頑皮、無拘無束的“野猴子”。他從老龍王手中奪走了鎮海之寶——定海深圳;天堂撕碎了“生死簿”;他在天宮大鬧,偷了仙桃仙丹,不理玉帝,自稱“齊天大聖”。他是這個時期最倔強最叛逆的,卻能讓我擁有強烈的* * *聲音,讓我深深喜歡上這個角色,或許是因為他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向往——自由。他突破了石頭,沒有父親或母親,沒有世俗的羈絆,他是自由的;看到老猴子的死,他決定去遠方求仙。他追求自由,擺脫死亡的束縛。他在天堂大吵大鬧,因為玉帝限制了他的行動和自由。正因為他所有的努力和掙紮都是為了獲得完全的自由,所以他才那麽可愛。當很多天兵天將對他束手無策,玉帝被迫向西天佛祖求助時,給人壹種怨念感,給人追求自由的力量和勇氣。但是,我清楚地明白,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完全的自由都是不可能的。人總是要被這樣或那樣的束縛,有很多無奈。孫悟空最後受到懲罰,被壓在五指山下500年,但這並不代表他錯了,只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的力量不夠強大。畢竟,他是壹個人。也許是因為雙方實力懸殊,他輸了。雖然我們被壹個受約束的世界包圍著,但至少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心盡可能的寬和深,讓它包容天地,翺翔於宇宙。經過時間錘煉的《西遊記》,深刻地蘊含著人們渴望已久的自由精神,這是它和孫悟空如此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從五星山腳下出來後,悟空戴上了緊箍,壹意孤行,變得規範聽話,因為他是壹個懂得報恩的人。孫悟空的高超技藝,在此時腐朽的天宮統治者意識中,只是為了正義的目的而使用。他壹路護著師父去西天取經,途中經歷了八十壹難。每壹次災難都是全心全意拼命化解的。在此期間,最令人沮喪的是,他為了保護師父,三次殺死了幻化成人形的白,但唐僧始終不相信他的解釋,認為他冥頑不靈,無可救藥,殘忍地念起了魔咒。但是,他心裏並不恨師傅,也不想報復他。他咽下了所有的委屈,時刻想著師傅的安危,可見他對師傅的真誠和忠誠,以及克服困難的毅力。最後,他和他的兩個弟弟,豬八戒和沙僧,終於派他們的師父到雷音寺獲得真經。他也終於修成正果,成了鬥敗佛。由此可以體會到邪惡不可戰勝,真理永存的道理。只要我們在困難面前不氣餒,不妥協,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勇敢前行,就壹定能在成功的彼岸百尺竿頭,更進壹步。
然而孫悟空被困在五指山腳下,頭上套了個鐵環,都被騙了。我心裏還是不明白。既然如來佛祖法力無邊,為什麽不幹脆把孫悟空收拾了,跟他比試比試?為什麽觀音大師在感激悟空的時候不直接在悟空頭上放個鐵環,而是讓唐僧勾引他戴上?還有,天庭有難時,他所向披靡,神仙也幫不了他。為什麽他在取經途中處理不了壹些妖魔鬼怪從佛教界偷走的寶物,最後不得不向神佛求助?為什麽神仙壹開始不用那些寶物來對付他?奇怪!可能是因為我的理解能力不夠強吧。也許過幾年再翻開這本書,我會有另壹種看法。唯壹可以確定的是,《西遊記》是壹部經久不衰的名著,可以讓很多讀者百讀不厭。開創了中國乃至世界童話的高峰,不愧為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壹。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壹。是吳承恩先生的代表作,講述了潑猴、唐三藏、師弟八戒、沙僧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雖然看過壹遍,但在這本書編輯的電視上,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給人壹種百讀不厭的感覺,看完就喜歡。
看完這本小說,很有感觸。我認為我應該學習唐僧的全心全意的精神和孫悟空的不屈不撓的精神。
在這本書裏,壹個從石頭裏“跳”出來的潑猴被生動地勾勒出來,寫的是他從敢作敢為變成了畢恭畢敬的猴子。為了主人的安全,他不顧壹切。他不像豬那麽懶,不像沙僧那麽憨厚。在他的幫助下,作者勾勒出了孫悟空的大智大勇。自從唐三藏把孫悟空從五指山救出來後,就是孫悟空在這期間當經理。
在與白的戰鬥中,他殺死了變成人類的白三次,並對師父感到憤怒。唐嫣是個凡人,他不知道那是個怪物。悟空的解釋根本不聽,只是念著他的魔咒,孫悟空疼得打滾。最後,唐嫣斷絕了與孫悟空的師徒關系,孫悟空被迫回到花果山。但是孫悟空並沒有從心理上恨師父,他甚至沒有報復師父的想法。他把所有的委屈都藏在心裏,腦子裏時刻想著主人的安危,可見他對主人是真心的。不管他們有多累多餓,不管怪物有多狡猾,他們都會壹個個打敗他們,把主人從危險中解救出來。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多讀書總是好的。當今社會,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會被社會淘汰。自從我們出生,我們的父母就教我們說話和閱讀,當我們長大後,他們教我們如何做人。我們在學校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做人。只有學會如何做人,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交到更多的朋友。
我們會從書中悟出很多道理,所以要多讀書,讀好書。
西遊記劄記
從小到大,我讀了很多遍《西遊記》。第壹次看,純粹是為了它的曲折和有趣的情節。後來看了,對書中的人物和行為有些看法。《西遊記》裏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他善良、調皮、聰明、強大、對神仙說話直爽、對打怪執著(尤其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對兄弟、老師、猴子都很友好。在四大唐僧中,孫悟空往往是第壹個發現妖怪的,但他的師父唐僧總是容易被裝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騙,懲罰悟空殺妖怪,甚至不顧他的解釋就把他趕走。悟空雖然不甘心,但還是聽了師父的話,沒有固執地跟著他。但當八戒再次找他幫忙時,他壹聽說師傅有難,就既往不咎,義無反顧地跑去救師傅,沒有壹句怨言。雖然他生性沖動,性格火爆,有時也會沖動殺人,但在我看來,那些人都是罪有應得。他們是殺人無數的強盜暴君,但是信佛的唐僧不相信他。反正他不讓悟空殺人,但他也不在乎那些惡人去害人。總覺得悟空很委屈。唐僧是他們四個之壹,這讓我很難理解。他總是被怪物帶走。在四大師徒中,他總是帶來麻煩,但他沒有壹技之長。他只知道南方沒有阿彌陀佛,有時候還會鬧。如果沒有悟空,我想他壹定是去了另壹個西天。他是壹個善良又樂於助人的老師,分不清壹個人是不是妖。他看到妖怪傷人,總是讓悟空等人去抓。然而,當悟空殺了那些害了老百姓的人,他卻大驚失色。他不僅會念咒語,有時還會把他趕走。他難道不會想,如果悟空不殺害人的人,他們還會再害人,這樣豈不是以壹命換多壹命?但是,唐僧也有過人的毅力。為了到達西天取經造福百姓,他不僅不想快速到達西天而不讓悟空自己飛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壹步都要腳踏實地,從不要求悟空幫他飛。唐僧在路上遇到很多人想盡辦法挽留他,甚至給他金山銀山,甚至全國,他都拒絕了。我想這是因為他壹直堅持取經的信念。豬八戒是又懶又饞的大肥豬。有時候悟空讓他找點水果給師父吃,他要麽躺著睡在路上,要麽摘了很多水果,回來的路上卻全吃了,經常導致其他三個人在原地等他,回來後卻隨便找個借口撒個謊,想敷衍了事,卻總是被聰明的悟空抓住,搞得壹塌糊塗。我覺得八戒在取經的路上總是想著這個那個,而不是這裏藏壹點錢,那裏藏壹點寶。他總想著高老莊的媳婦和嫦娥,老爺被抓的時候總說“我們收拾東西分手吧”“我要回高老莊了”。他還有壹個壞習慣,就是總喜歡吹牛。有時候,悟空打敗妖怪的時候,還繪聲繪色地向別人吹噓自己是怎麽打敗妖怪的。然而,他有時會扮演壹個角色。比如師父被白抓了,他來花果山想把猴子弄出來,最後救了師父。所以,我覺得八戒還是挺可愛的。雖然他時不時用點腦子,但也有智慧的火花。沙僧是三個徒弟中最老實的。他對主人忠心耿耿,對兩位師兄畢恭畢敬。但是,打怪獸也不手軟。雖然沒有悟空厲害,但關鍵時刻還是能保護師傅的。而且在四大師徒中,他是除悟空之外最機警的人。也可以提醒壹下師傅。雖然西遊記很古老,但我相信它的魅力會永存,因為這四個男女真的各有千秋,很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