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康有為究竟是欺世盜名的騙子還是改革的先鋒?

康有為究竟是欺世盜名的騙子還是改革的先鋒?

後人對於康有為的評價褒貶不壹,有人認為他是改革家,有人則認為他是欺世盜名騙子。觀其壹生,他所做的種種事,屬實讓人感到他是壹位中國妄人。

壹、炒作第壹人

康有為第壹次參與政治運動,是為了抵抗甲午戰爭的失敗,清政府為此簽訂了《馬關條約》。光緒21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會試,途中他得知松筠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書抵抗與日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康有為本身文化不高,在變法的過程中並不是核心人物。在政治層面他表現的較為幼稚,但是野心勃勃。康有為極力宣傳西方國家的?君主立憲?,然而他本身對於政治的理解並不夠充分,可以說戊戌變法只是完全的套搬國外的政治體制,想要把中國變成工業化國家。戊戌變法後的康有為又提出了?總理制?,這完全是叛離了戊戌變法的最初想法的,這也是戊戌變法最終失敗的原因之壹。康有為特別會營造政治氛圍,挑起有誌之士改革的決心,是典型的誌大才疏的投機分子。

二、戊戌幹將

戊戌幹將所指參與戊戌變法的幾位領軍人物,康有為因譚嗣同的認可也位列其中。由於戊戌變法是在光緒皇帝支持下推行的,但是當時以慈禧太後為首的保皇派勢力過於強大,他們這群人顯然選錯了政治立場。他們寄希望我於光緒皇帝能夠離開慈禧太後,甚至說可以甩開慈禧太後建立新的秩序。然而實際情況與他們所想大相徑庭。光緒皇帝只是壹個?傀儡?罷了,地方督撫及手握兵權的重臣都站在慈禧麾下,最後戊戌變法還是以失敗告終,嗣同等人英勇就義。

三、逃亡日本

在光緒24年,慈禧太後宣布臨朝聽政,並軟禁了光緒皇帝。戊戌六君子英勇就義。而康有為卻東渡日本,在逃亡途中,他還壹度寫信表示自己是正義之士,發出《奉詔求救文》,歷數慈禧太後十大罪責,希望奉詔求救。等到了日本後,他還壹度請求文部大臣犬養毅的庇護,又上書同文會領袖發起求救,寄希望於英美能夠揭破慈禧太後的醜惡嘴臉。甚至於在後來與留學日本的孫中山認識後,也壹度鬧得不太愉快。他是反對***和的,他寄希望於本身的?總理制度?。光緒二十五年,清廷向日本交涉不允許留康有為在日,後他自己又通過旅渡的方式逃亡加拿大、溫哥華等地區。他在逃亡的路上壹直都未忘記宣傳?忠君?和?救國?思想,也多次將光緒帝與變法連系起來,希望通過?聖主?來救國。康有為作為壹名看似無限愛國之人,可實則分析他所做之事便會發現他本身是壹個矛盾的人,他對憲法的理解有誤,並陷入其中不可自拔,說他是欺世盜名的騙子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