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紙張的廣泛應用和印刷術的提高,宋代紙質書籍印刷及裝幀技術發展很快。但是,受皮紙、竹紙等紙張的材質限制,只能夠單面印刷,即書頁單面有文字,另壹面為空白。為了不影響閱讀,宋人發明了合頁裝訂。
所謂“合頁”,就是在壹個單印張上排印兩個頁面,預留中折線和適當的邊距;印好後,將印張的文字面朝外,按中折線對折,就是“合頁”。合頁的兩面都有文字。再將合頁按序數疊合,在右側的裝訂線上打眼(豎排版書籍是從左面翻頁的),穿上紙撚(後改為線繩)切掉余邊,包上書脊即成。
宋代的“合頁”印刷裝幀技術壹只延續到清末民初,雙面印刷出現之後才被淘汰。現今的圖書檔案部門保存的古籍,大部分都是合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