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宋朝周敦頤的《太極圖說》。
原文: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壹動壹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釋義:
宇宙之初為無極,之後演變為太極,即從無限小到無窮大。這個運動的過程稱為動,無限之動為陽,可理解為在動和發展的過程中必然產生能量,所以有光,故稱陽。
當宇宙發展到無限大,已經接近無窮大的時候,其實還在發展,只是與之前的發展速度相比,幾乎為靜止的,故稱發展(動)到極致而為靜(相對的)。這時候發展的能量已經衰弱,故能量減少,光少,故為陰。
宋代是儒學大發展的時期,其大致可以分為兩大派:以二程(程顥、程頤)和朱熹為代表的叫“理學”,以陸九淵為代表的叫“心學”。陸九淵的很多觀點,往往都與朱熹不合。
比如在無極、太極的問題上,陸九淵方面就認為,《太極圖說》的第壹句不符合孔聖人的教導,因為孔子只說過“太極”,沒講過“無極”;講“無極”的是道家的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