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壹位有30年走夜經驗的老人和我說:“如果妳在野外趕路,天黑了被迫要找地方歇腳,但面前只有荒墳和破廟可以選擇,那麽睡在亂墳崗也千萬別往荒廟去!”
我問他為什麽會有這種不成文的規定?他悶了口酒搖搖頭告訴我說: 這是壹輩又壹輩的先人流傳下來的古訓,我們後生只需要照做便是了,不用過問太多原因,因為有些地方看似安全,實則危險重重。 聽完他的講解我更想弄懂其中的緣由了。
雖然現在交通工具發達,摩托 汽車 大巴輪船,能讓人日行千裏,即便出門在外,需要趕夜路或沒有落腳點的情況比較少。
但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有鄉村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在10多年前交通工具不發達的時候,這種情況其實很多見。 那時候自行車算是村裏面的稀有交通工具,很多人走親戚都只能靠步行,如果時間稍微拿捏不準就需要半夜趕路,穿過荒山野嶺回家。
(壹個人夜宿破廟,是否安全?)
記得大約在8歲的時候,老媽讓我送壹些剛做好的手打餅去另壹個村的姨媽家,但由於我貪玩就拖到傍晚才出發。 雖然兩個村間隔才10多公裏,但是中間要穿插過壹座小山,還有壹片無人管理的荒林,去到姨媽家後被他們拉著聊天,最後離開的時候太陽已經落山了。
由於第二天要早起收莊稼,我就打著小手電壹個人往家的方向走,走到半路發現天色已經伸手不見五指,而且還下起了雨。 恰好在半路有壹個破廟,本來想著進去稍微躲壹下,但想起壹些老人說過的話: 寧樹荒墳,不住破廟,我就趕緊挪步離開往家趕了,回到家的時候全身已經濕透了。
直到長大後,我才有意識的去研究“寧住荒墳不住破廟”這句話的含義,為什麽長者會告訴我們在野外,就算是睡在亂墳崗也不要輕易走進破廟呢?那要從下面這個故事開始說起。
在古書中記錄了這麽壹則故事:有壹個叫王五的布商,常年外出賣布行走江湖,有壹年走到了青州地界,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沒有落腳點,正當他愁著晚上去哪裏歇腳時,他看到了壹座荒廟。 這座廟門口破爛不堪,荒草萋萋,但不妨礙是壹個遮風躲雨的好去處。
當他踏進寺廟時卻驚奇的發現廟裏還有個和尚,王五的心中就十分激動,畢竟有個出家人同伴心安壹點,和尚看到布商立刻熱情相迎。
但沒等聊多幾句和尚就步入正題了,他和王五說: 您看我這門前破爛,您能不能行行好捐些錢給我修繕?王五剛開始沒太好拒絕,誰知道和尚又說:您看我這寺廟後面還有很多等待修繕的,不如您大發慈悲全部攬下吧!
布商才意識到自己被坑了,於是就拒絕了,心裏想著指不定和尚後面還有很多把戲呢!說完就想趕緊離開。 誰知道和尚從身後掏出壹把刀,威脅王五交出身上的錢,王五知道今天沒得跑就把錢拿出來了。
但萬萬沒想到,和尚不僅沒有放過他,反而還說了壹句: 我看妳不情不願的,肯定是對我懷恨在心,今天要是把妳放走那還得了,不如就送妳上路下輩子再做個好人吧! 王五到這時才想起老人們說的“寧宿荒墳,不住破廟”的教訓,只是剎那間手起刀落壹切都晚了......
這就是“寧宿荒墳,不進破廟”的典故。在古人眼裏,睡在亂墳崗最多要應付豺狼虎豹,打不過就跑便是了;但是住進破廟裏可能會面臨諸多危險,以下幾點便是荒廟的可怕之處。
1、荒廟年久失修,隨時都有坍塌風險
首先,在破廟裏落腳最大的風險就是建築的坍塌,如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險。 大多數建造寺廟的原材料都是木材,容易被腐蝕和昆蟲破壞。
而且大家也都知道這個規律:壹個地方開始沒有人打理後,它破敗會大大加速。 因為荒草重生會破壞建築的結構,沒有人管的白蟻等昆蟲會侵蝕建築,久而久之這樣的破廟就成了危房 ,壹點風吹草動都可以讓它坍塌,人要是在這裏夜宿,運氣不好就要被砸傷了。
2、毒蟲猛獸,蚊蟲叮咬,絕對不是理想的落腳點
想到破廟妳第壹時間能想到哪些場景?映在我眼簾的是:隨處可見的蜘蛛網,還有隱匿在角落的毒蟲猛獸,以及嗡嗡作響的蚊蟲。
由於破廟荒廢了,而且沒有人類活動,像蠍子、毒蛇、蜈蚣這樣的動物都會進入落腳,冬天的時候還可以給它們防風避寒。 荒廢的破廟由於衛生環境壹般,附近如果有草木叢生的話,就很容易吸引來蚊蟲。
如果在這樣的破廟裏住上壹個晚上,可能半夜醒來的時候會發現有毒蟲在妳身上肆意攀爬,壹不小心還可能會有咬傷的風險,這時在荒郊野外就算去求助也無人應答。 再加上煩人的蚊蟲可能讓妳夜不能寐,住進去之後可能會更加煩惱,因而往破廟裏鉆絕不是過夜的最好選擇。
3、破廟容易成為歹人的藏身之地
再有更重要的壹點是: 破廟裏可能潛藏意想不到的危險。像這樣沒有人敢靠近的荒廟,在古代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很容易成為壹些逃犯、亡命之徒的心儀藏匿點。
而在當代, 壹些流浪漢或者是犯罪嫌疑人依舊會把破廟作為藏身之處, 因為這種地方壹般不會有人靠近不容易被發現, 而且經過他們稍微的打理還能防風避雨,不用經受風吹日曬, 比在外面要更安全。
所以普通人住進這樣的破廟很大概率上會碰到歹人,遭遇這些來路不明的人就可能讓我們的人生和財產安全受到威脅,就像古籍裏面的王五,最後“人財兩空”,追悔莫及。
有人會說農村老人的這些話其實帶有誇張和謠傳的成分,但是仔細的去分析也還是有壹定的哲理的, 他告誡現在的年輕人出門在外要謹慎行事,無論是在哪裏落腳都要留個心眼,保護好自己的人生和財產安全。 因為我們不是每個人都是林教頭,我們都是平凡人沒有“風雪山神廟”的本事,壹旦碰到歹人就來不及逃跑了。
在沒有諸多交通工具出行的古代,人們出行的方式有限。就算是有錢人也只能靠馬車,普通人的話更多靠步行,壹路顛簸勞碌也走不了多遠。 而那時候人口稀少,四處荒蕪人煙,又不是隨處都有旅店和酒店供他們棲身,所以要在外面臨時落腳的情況很多。 所以“寧睡荒墳”對付壹下野生動物,也不去破廟冒遇到壞人的險。
在當代破廟幾乎絕跡了,人們的“車馬”也可日行千裏,四處可見酒店賓館,讓露宿野外成了小概率事件。 但老人們依舊會把這些道理告訴年輕人,就是想警示他們: 無論出遠門還是流浪異鄉,也要多加謹慎,不要到有可能潛伏危險的地方多逗留,壹定要時刻註意人身和財產安全,畢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可無啊!
“寧宿荒墳,不住破廟”是古人傳遞下來的智慧,雖然時過境遷,在當代不大可能有露宿野外、找到破廟的機會了, 但依舊警示著“人們小心駛得萬年船”,同時這也側面反映出老壹輩人對後生滿滿的關愛,妳認為呢?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壹人獨自外出,壹定要以安全為主。在如今,農村很難再見到荒廟了,即使有也成為了文物被保護,夜宿荒廟已經不可能了。這句俗語也就沒有了實際的可能性,但是俗語中隱藏的外出之時安全第壹的思想我們還是要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