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瞼中醫稱為胞瞼、眼瞼、眼胞(《脈經》)、目睥、目胞(《張氏醫通》卷八),是眼的最外部分,包括上瞼(又稱上胞、上睥)和下瞼(又稱下胞、下睥),有保護眼球的作用。見《秘傳眼科龍木論》。《銀海精微》卷上:“胞者,上胞也,瞼者,下瞼也。”故又稱上胞、下瞼。
眼胞為位於眼眶前部,覆蓋於眼球表面的軟組織。分上、下兩部分,有保護眼球的作用。上、下眼瞼間的裂隙稱瞼裂。正常睜眼時,上瞼緣可達角膜上緣下2毫米。上下眼瞼相連處為眥。靠近鼻側為內眥,靠近顳側為外眥。內眥處有肉狀隆起為淚阜;淚阜周圍的淺窩為淚湖;淚阜外側有壹淡紅色縱行皺褶,稱半月皺襞。眼瞼的邊緣稱瞼緣,瞼緣前唇有2~3行排列整齊的睫毛,後唇有瞼板腺開口,前、後唇之間稱唇間線或灰白線。
詳見百科詞條:眼胞 [ 最後修訂於2017/11/13 0:16:45 ***832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