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筆者翻開壹部出版於光緒7年(1881年)的《藍氏續修族譜》時,竟然發現藍采和的名字赫然載入譜中,大喜過望。
該家譜為木活字印刷,***8卷,編於清光緒7年(1881年),編者為藍星修等。
筆者對家譜壹壹細閱,覺得該家譜譜系齊全,資料豐富,是壹部難得的藍采和族譜,破解了藍采和的家世及其後裔之謎。
[編輯本段]1.祖籍河南落籍南京 該家譜對藍采和父親藍明德的記載:“藍明德,唐貞觀時人,聰明好學,行為正直,官揚州節都使,當李唐武氏改元天授庚寅歲,自東京河南祖居,後移遷於江南省江寧府上元縣,又分徙句容縣元句二邑創業居住,是為金陵始祖。”可知藍采和的父親藍明德的祖籍“東京河南”,遷居於“江南省江寧府上元縣,又分徙句容縣”“創業居住”的事實。
家譜贊公詩寫到:“官遊蔔地居南京,龍踞虎蟠勢氣新,地靈滾滾生豪傑,歷代簪纓耀古今。” 該家譜記載藍采和父親和母親“合葬於上元縣西山人形坤山艮向”。
藍采和應為江蘇上元(今為南京市江寧區)人。
另家譜還記載了關於藍采和出生的有關情況:“配陳氏,因未育嗣,夫婦虔禱於嵩嶽山神,夜夢神人饋藥壹丸,陳氏吞之,既(即)覺異香襲體,遂有娠。
及產,紅光滿室、異香不散。
生子壹:采和。” [編輯本段]2.藍采和直言諫帝隱終南山 該家譜對藍采和的記載:“藍采和,為人耿介,堅誌讀書,登唐玄宗開元元年癸醜科進士,授諫議大夫之職,因直言諫帝過寵外戚,遂與權奸楊國忠不合,即退隱終南山,世傳在山修煉成功,白日飛升,即今所謂大羅仙翁是也。
葬金鳳崗,海螺形癸山丁向。
配蕭氏,繼配嶽氏。
生子壹:仁。
公解印辭朝學煉丹,功成白日上青天,有子傳方無後慮,逍遙快樂五雲端。” [編輯本段]3.藍仁唐朝名相姚崇薦舉不就 該家譜對藍采和兒子藍仁記載如下:“懷抱經濟,不事王侯,唐開元二十五年丁醜歲,宰相姚崇下賑民饑,過宿公所,與之***論治國安民之策,姚相深服其言,乃入朝薦於上,命安車征聘,公辭不就,惟樂自適其誌而已。
配邵氏,繼配李氏,生子二:元隆,元盛,殤。” [編輯本段]4.藍元隆與白居易為同窗好友 該家譜對藍采和的孫子藍元隆有如下記載:“沈潛經史,泥土軒冕。
唐代宗廣德元年癸卯歲,其窗友白居易、李泌二人特薦於朝,召下安車征聘入覲,官拜諫議大夫,使就祖職,公堅辭不受,上深嘉美之,謂其克繩祖武,重待而歸。
配項氏,繼配洪氏,生子二:棣,檜,徙移失考。
公文章疊贈沐君恩,丹召滿輪下木天。
殊想高人難屈就,辭官不已於歸耕。” [編輯本段]5.神醫妙手藍棣醫術不亞華佗 家譜對藍采和曾孫藍棣記載如下:“神醫妙手,術並和緩,廣濟生民,絕情爵祿,時人感德,無不仰瞻。
唐憲宗元和七年,壬辰歲宰相李泌薦醫帝,不日而愈,帝大喜,降旨封公為太醫院公,拜辭不授封而歸,人鹹慕高風。
配鄒氏,繼配蘇氏。
公法炙神功勝華佗,濟人妙藥不須多。
壹粒能治沈屙病,海上仙方極是和。
生子壹:成之。
女二:長適傅德,次適孟文。” [編輯本段]6.藍成之種棉作絮造福桑梓 家譜對藍采和5世孫藍成之有如下記載:“立身淳良,持身勤儉,竭力耕種,為鄰之倡,,後生懶惰者,多愧見公也。
唐開成四年己未歲,公效北地人種棉作絮,禦臘蔽寒,教彼居鄰悉知布種,壹時鄉裏衣食皆豐,故公過身之後,人猶感嘆也。
娶邱氏,繼配楊氏,生子壹安。
公歷代而今學種棉,弦線作絲勝被氈。
臘到不愁霜雪不凍,飽食暖衣逸林天。” [編輯本段]7.防盜高手藍安設策防賊 家譜對藍采和6世孫藍成之有如下記載:“性質聰敏,心思穎異,年方十七,便能文章,才識過人,慎重持己,設策防賊,料量無虛。
唐末僖宗乾符三年丙申歲,黃巢作亂,盜賊蜂起,公與鄰人定計防賊,捍衛壹境,無不安然,當時父老鹹贊美之。
公獨善其身隱草廬,良謀廣見 料無虛,設策預防無外盜,壹方寧靜得安居。
配梅氏,繼配馮氏。
生子二:宗誥,殤。
宗訓。” [編輯本段]8.藍宗訓避亂尋定遠山洞而居 家譜對藍采和7世孫藍宗訓有如下記載:“博覽古書,勤稽經典,廣見遠識,審時度機,料意世情,鹹能預中。
昭宗丙午歲,黃巢既死,朱溫復興,世事如此,公即先知世方大亂,不能遽平,遂攜家眷急速渡江,移至鳳陽府定遠縣,尋獲山洞而居。
公避亂離鄉不計年,山中別處壹方天,祥雲封鎖無人去,紫露迷遮有鳥喧。
配熊氏,繼配樂氏。
生子二:昭,穆後未詳。” [編輯本段]9.藍昭徙隱“世外桃源”嵩之石室山 家譜對藍采和8世孫藍昭有如下記載:“性情閑雅,隱逸謳吟,時石晉天福元年癸卯歲徙隱嵩之石室山。
配馬氏,繼配劉氏,生子二:壹俊,壹秀,移徙失考。
公吟曰:欣移石室隱嵩嶺,帝歷無頒歲莫尋,洞中梅發知春到,池內蓮開識夏臨。
日觀遊鹿穿林舞,時聽飛禽繞樹聲,信是白雲為鎖鑰,山間人市兩沈沈。” [編輯本段]10.藍壹俊與陳摶論世“民得其主” 家譜對藍采和9世孫藍壹俊有如下記載:“學識高超,宋初建隆辛酉歲,陳摶論世,幸太祖登基,相與拊掌笑曰:民得其主也。
公離石室而自吟曰:幹戈既息快人心,聖主當陽萬國欽。
銳意卷囊離石室,寬懷攜眷出山林。
居安既得近淮處,避開何須遠地尋。
構室荒郊甘盡力,日耕夜讀值千金。
配荀氏,繼配趙氏,生壹子備。” [編輯本段]11.藍吉甫為福建臺灣藍姓鼻祖 家譜對藍采和14世孫藍吉甫有如下記載:“藍吉甫,字神嘉。
神農九世孫,藍昌奇公之後,唐開元癸醜註:公元713年,科進士,授左輔闕遷諫議大夫,藍采和公之十四世孫也。
父藍萬福居逮康之上元縣時,建宅朱紫坊。
妻韓氏。
公生於太宗嘉定元年註:公元1208年,其為人也,洪模大度,才誌過人,常誦司馬溫公之句,頗積陰功於冥冥中,(為)子孫長久之計者公也。
值宋理宗寶慶元年註:公元1225年乙酉,公,年十八(歲),(方遭金胡)擾攘天下洶洶,斯民鮮有定業,胡師遊(牧南侵)。
(時)人嘆曰:北寇南侵,危安莫蔔,破邑陷(州,酷遭荼)毒,家散人亡,神號鬼哭不已。
棄建(康居朱紫坊),兄弟中途相失,只身居福清縣註:今福建省福清縣之五(鄉,開基立)業,藍氏居閩,蕃蔓之盛,(實)奉公為(鼻祖),葬於(華)國山大坐人形子山午向。
自吟壹(首詩):陡遇胡兵犯帝鄉,黎民處處盡遭殃;犬吠骸骨無埋葬,鴉啄身屍是可傷。
父母恩深俱拆散,夫妻弟兄各分張;追思(昔)日艱難事,淚灑西風泣兩行。
娶福清縣林氏女七娘,終葬於華陽谷蛇形申山寅向,生三子,常新、(常靈、常秀)。
另據《赤嶺種玉堂》壹文介紹:“福建種玉堂藍氏奉藍氏始祖藍昌奇的第壹百零八世裔孫、揚州節度使藍明德為壹世祖。
明德的後裔琛(二十二世)生三子,長元晦遷居漳州府漳浦縣藍教(今龍海市港尾鎮隆教村)。
元晦生三子,長慶福(二十四世)分居萇溪即今漳浦赤嶺鄉,為漳浦藍姓始祖。
次慶祿仍居隆教。
三慶壽遷居廣東大埔湖寮。” “清初,種玉堂十五世大輪居臺灣桃園大溪鎮。
十六世雲錦居屏東裏港鄉。
十八世武居臺北市。
十八世瑞芳居宜蘭。
種玉堂派下藍氏在臺灣現有人口近二萬人。
藍雲錦後裔勝民壹九 *** 到種玉堂謁祖。
藍武後裔金塗壹九八八年十壹月到種玉堂謁祖。
換長、仁義等臺灣宗親壹行六人於壹九九四年六月底往種玉堂謁祖。
種玉堂在臺後裔鴻博、鴻玉於壹九九三年到漳浦參加藍鼎元學術研討會。” 從上可知道,福建臺灣的藍姓多為藍采和14代孫藍吉甫的後代。
(作者為北京東方文化館副秘書長、中國傳統文化論壇副秘書長、著名姓氏文化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