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蒼耳子簡介

蒼耳子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蒼耳子的別名 7 蒼耳子的處方用名 8 蒼耳子的來源 9 產地 10 蒼耳子的采收與初加工 11 蒼耳子生藥性狀 12 蒼耳子的炮制 12.1 蒼耳子的炮制方法 12.2 成品性狀 12.3 炮制作用 12.4 炮制研究 12.5 貯存方法 13 蒼耳子的性味歸經 14 蒼耳子的功效與主治 15 蒼耳子的主要化學成分 16 蒼耳子的藥理作用 17 蒼耳子的用法用量 18 蒼耳子中毒 18.1 不良反應機制 18.2 臨床表現 18.3 治療 19 蒼耳子的藥典標準 19.1 品名 19.2 來源 19.3 性狀 19.4 鑒別 19.5 檢查 19.5.1 水分 19.5.2 總灰分 19.6 蒼耳子飲片 19.6.1 炮制 19.6.1.1 蒼耳子 19.6.1.1.1 性狀、鑒別、檢查 19.6.1.2 炒蒼耳子 19.6.1.2.1 檢查 19.6.1.2.2 鑒別 19.6.2 性味與歸經 19.6.3 功能與主治 19.6.4 用法與用量 19.6.5 貯藏 19.7 出處 20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蒼耳子的方劑 2 用到中藥蒼耳子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蒼耳子 1 拼音

cāng ěr zǐ

2 英文參考

fructus xanthii [朗道漢英字典]

siberian cocklebur fruit,achene of Siberian cocklebur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XANTHII FRUCTUS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Fructus Xanthii(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iberian cocklebur fruit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蒼耳子為辛溫解表藥[1]。出《備急千金要方·食治》。為菊科植物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幹燥成熟帶總苞的果實[2]。

蒼耳子呈紡錘形或卵圓形,長1~1.5cm,直徑0.4~0.7cm。表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全體有鉤刺,頂端有2枚較粗的刺,分離或相連,基部有果梗痕。質硬而韌,橫切面中央有縱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紡錘形,壹面較平坦,頂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縱紋。種皮膜質,淺灰色,子葉2,有油性。氣微,味微苦。炒蒼耳子表面焦黃色,刺尖焦脆,微有香氣[2]。

蒼耳子味辛、苦,性溫;有毒[2]。歸肺經[2]。具有散風濕、通鼻竅的功能[2]。蒼耳子生品消風止癢力強,多用於皮膚癢疹、疥癬等皮膚病[2]。炒蒼耳子可降低毒性,偏於通鼻竅,祛風濕,止痛[2]。常用於鼻淵頭痛,風濕痹痛[2]。

4 拉丁名

Fructus Xanthi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siberian cocklebur fruit(《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蒼耳子的別名

蒼耳子又名牛虱子、菜耳實、毛耳子、蒼子、老蒼子、胡蒼子、蒼株子、胡寢子等[1]。

(苔+木)耳實、蒼子、蒼棵子、牛虱子[3]。

7 蒼耳子的處方用名

蒼耳子、炒蒼耳子[2]。

8 蒼耳子的來源

蒼耳子為菊科植物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幹燥成熟帶總苞的果實[2]。

蒼耳子為菊科植物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帶總苞的果實[3]。

9 產地

全國各地均產[3]。

10 蒼耳子的采收與初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幹燥,除去梗葉等雜質[2]。

11 蒼耳子生藥性狀

蒼耳子呈紡錘形或卵圓形,長1~1.5cm,直徑0.4~0.7cm。表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全體有鉤刺,頂端有2枚較粗的刺,分離或相連,基部有果梗痕。質硬而韌,橫切面中央有縱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紡錘形,壹面較平坦,頂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縱紋。種皮膜質,淺灰色,子葉2,有油性。氣微,味微苦。(《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12 蒼耳子的炮制

蒼耳子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原名枲耳實[2]。

其炮制南北朝劉宋時期為:“凡采得,去心[2]。取黃精,用竹刀細切,拌之,同蒸,從巳至亥,去黃精,取出,陰幹用”(《雷公炮炙論》)[2]。

唐代有燒灰的方法(《備急千金藥方》)[2]。

宋代有微炒(《太平聖惠方》)[2]。

明代有酥制(《普濟方》)、酒拌蒸(《本草乘雅半偈》)[2]。

清代基本沿用前法[2]。

現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黃等[2]。

12.1 蒼耳子的炮制方法

1.蒼耳子?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2]。

2.炒蒼耳子? 取凈蒼耳子,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焦黃色,刺焦時即可,碾去刺,篩凈[2]。用時搗碎[2]。

12.2 成品性狀

蒼耳呈紡錘形,或卵圓形[2]。表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全體有刺,體輕質堅[2]。破開後內有雙仁[2]。有油性,氣微,味微苦[2]。

炒蒼耳子表面焦黃色,刺尖焦脆,微有香氣[2]。

12.3 炮制作用

蒼耳子生品消風止癢力強,多用於皮膚癢疹、疥癬等皮膚病[2]。如治療疔瘡初起的七星劍(《外科正宗》)[2]。治白癜風和麻風,可用蒼耳子煎湯內服(《醫宗金鑒》)[2]。

炒後可降低毒性,偏於通鼻竅,祛風濕,止痛[2]。常用於鼻淵頭痛,風濕痹痛[2]。如治鼻淵頭痛的蒼耳子散(《嚴氏濟生方》)[2]。治風濕痹痛、關節不利、攣急麻木,取蒼耳子煎服有效(《食醫心鏡》)[2]。

12.4 炮制研究

本品含蒼耳子苷、樹脂、脂肪油、生物堿、維生素C及色素等[2]。

據初步研究,多數學者認為蒼耳子的毒性與其所含毒性蛋白有關;部分學者認為毒性物質常損害肝、心、腎等內臟實質細胞,出現黃疸、心律不齊、蛋白尿[2]。尤以損害肝臟為甚,能引起肝昏迷而迅速死亡,即便治愈,也易留下肝腫大後遺癥[2]。

蒼耳子毒蛋白為其毒性成分之壹,經水浸泡或加熱處理,可降低毒性,如炒焦、炒炭後能破壞其毒性[2]。有人認為蒼耳子藥用必須炒至焦黃,使脂肪油中所含毒蛋白變性,凝固在細胞中不被溶出,而達到去毒目的[2]。另有研究認為,蒼耳子炒品和炒去刺品水浸出物含量明顯高於生品;而脂肪油含量則低於生品,鎮痛作用強於生品,毒性低於生品[2]。經對蒼耳子及其炮制品質量進行研究,認為水分壹般在5%以下,水浸出物不低於8%,脂肪油不低於12%[2]。

蒼耳子《中國藥典》記載雖為有毒,但其生品和炮制品的急性毒性均不大,未能測出 LD50,其最大耐受量為成人臨床用量的277倍以上[2]。尚需進壹步研究[2]。

12.5 貯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幹燥處[2]。

13 蒼耳子的性味歸經

蒼耳子味辛、苦,性溫;有毒[2]。歸肺經[2]。

蒼耳子味甘、苦、辛,性溫,有小毒[3]。入肺、肝經[3]。

14 蒼耳子的功效與主治

蒼耳子具有散風濕、通鼻竅的功能[2]。

蒼耳子具有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的功效。用於風寒頭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風疹瘙癢,濕痹拘攣。(《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蒼耳子生品消風止癢力強,多用於皮膚癢疹、疥癬等皮膚病[2]。如治療疔瘡初起的七星劍(《外科正宗》)[2]。治白癜風和麻風,可用蒼耳子煎湯內服(《醫宗金鑒》)[2]。

炒蒼耳子可降低毒性,偏於通鼻竅,祛風濕,止痛[2]。常用於鼻淵頭痛,風濕痹痛[2]。如治鼻淵頭痛的蒼耳子散(《嚴氏濟生方》)[2]。治風濕痹痛、關節不利、攣急麻木,取蒼耳子煎服有效(《食醫心鏡》)[2]。

蒼耳子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止痛,止癢,殺蟲的功效[3]。治風寒頭痛,鼻淵,鼻塞,牙痛,風濕痹痛,肢體拘攣,麻風,疥癩,皮膚瘙癢[3]。

15 蒼耳子的主要化學成分

蒼耳子果實含有蒼耳苷,種子含有脂肪油等成分。

蒼耳子含蒼耳子苷、樹脂、脂肪油、生物堿、維生素C及色素等[2]。

蒼耳子含蒼耳子苷(Xanthostrumarin)、氫醌、生物堿、β谷甾醇、豆甾醇、脂肪油[3]。蒼耳子種子含羥基蒼術苷

16 蒼耳子的藥理作用

蒼耳子的主要藥理作用有:降血糖,抑制心臟,抗炎,鎮痛,鎮咳,平喘,調節免疫,抗腫瘤,抗凝血酶,抗細菌,抗病毒等[1]。

蒼耳子種子含羥基蒼術苷,有明顯降血糖作用[3]。

蒼耳子煎劑可鎮咳,抑制心臟活動[3]。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等有抑制作用[3]。

蒼耳子醇提取物對紅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3]。

蒼耳子的主要毒性成分,可能是壹種苷類性質的物質,它能引起動物的血糖急劇下降而致驚厥和死亡[3]。動物的病理解剖還發現,中毒後腎臟、肝臟都受到損害,腦組織有繼發性水腫[3]。

水浸或高熱處理可解除其毒性[3]。

17 蒼耳子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3]。用量不宜過大[3]。蒼耳口服中毒量為30~90g[1]。

18 蒼耳子中毒

蒼耳口服中毒量為30~90g[1]。

18.1 不良反應機制

蒼耳口服中毒量為30~90g。如服蒼耳子幹品30g以上,新鮮蒼耳子10粒以上,兒童5~6粒即可中毒。其主要有毒成分為鼠李糖,含有的蒼耳子苷等,是壹種細胞原漿毒,可損害心、肝、腎等內臟實質細胞,並可因毛細血管滲透性增加而引起全身廣泛出血,還作用於消化及神經系統,影響正常功能,最終導致呼吸和循環的衰竭。[1]

18.2 臨床表現

潛伏期因食蒼耳子的果、芽、餅的不同而不同,直接生食者潛伏期快則4~6h,慢則2~3d;食幼芽者1~3d發病;食蒼耳子餅者10~20h發病。中毒表現為:輕者乏力、頭暈、頭痛、精神萎靡、惡心嘔吐、食欲減退、面色潮紅、發熱等,嚴重者則出現煩躁不安或嗜睡、黃疸、肝區痛、肝大、出血傾向、頸強直、血壓下降、尿閉、休克,甚至肝性腦病。[1]

18.3 治療

蒼耳子中毒的治療要點為[1]:

1.腸道出血時可催吐,用1:5000高錳酸鉀洗胃,硫酸鎂導瀉,超過4h者可用1%~2%的食鹽水高位 *** ,靜脈輸液,給予葡萄糖醛酸和大量維生素C、B1、B12等保肝藥物。

2.對癥治療:有出血者,給予維生素K等止血劑,必要時輸血。有呼吸困難者給予吸氧、呼吸興奮劑等。有心衰、尿閉者,要限制輸液量,對癥治療。

19 蒼耳子的藥典標準 19.1 品名

蒼耳子

Cang'erzi

XANTHII FRUCTUS

19.2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幹燥成熟帶總苞的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幹燥,除去梗、葉等雜質。

19.3 性狀

本品呈紡錘形或卵圓形,長1~1.5cm,直徑0.4~0.7cm。表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全體有鉤刺,頂端有2枚較粗的刺,分離或相連,基部有果梗痕。質硬而韌,橫切面中央有縱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紡錘形,壹面較平坦,頂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縱紋。種皮膜質,淺灰色,子葉2,有油性。氣微,味微苦。

19.4 鑒別

(1)本品粉末淡黃棕色至淡黃綠色。總苞纖維成束,常呈縱橫交叉排列。果皮表皮細胞棕色,類長方形,常與下層纖維相連。果皮纖維成束或單個散在,細長梭形,紋孔和孔溝明顯或不明顯。種皮細胞淡黃色,外層細胞類多角形,壁稍厚;內層細胞具 *** 狀突起。木薄壁細胞類長方形,具紋孔。子葉細胞含糊粉粒和油滴。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2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蒼耳子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財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壹水(4:1:5)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氨蒸氣中熏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9.5 檢查 19.5.1 水分

不得過12.0%(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Ⅸ H 第壹法)。

19.5.2 總灰分

不得過5.0%(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Ⅸ K)。

19.6 蒼耳子飲片 19.6.1 炮制 19.6.1.1 蒼耳子

除去雜質。

19.6.1.1.1 性狀、鑒別、檢查

同藥材。

19.6.1.2 炒蒼耳子

取凈蒼耳子,照清炒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Ⅱ D)炒至黃褐色,去刺,篩凈。

本品形如蒼耳子,表面黃褐色,有刺痕。微有香氣。

19.6.1.2.1 檢查

水分同藥材,不得過10.0%。

總灰分同藥材。

19.6.1.2.2 鑒別

同藥材。

19.6.2 性味與歸經

辛、苦,溫;有毒。歸肺經。

19.6.3 功能與主治

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用於風寒頭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風疹瘙癢,濕痹拘攣。

19.6.4 用法與用量

3~10g。

19.6.5 貯藏

置幹燥處。

19.7 出處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