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泊秦淮 杜牧拼音版

泊秦淮 杜牧拼音版

泊秦淮杜牧拼音版如下:

boqinhuai泊秦淮

tangdmu[唐]杜牧

yanlonghanshuiyuelongsha煙籠寒水月籠沙boqinhuaijinjiuiia夜泊秦淮近酒家shang nibuzhwangguohen商女不知亡國恨gejiangyouchanghoutinghua隔江猶唱後庭花

擴展資料:

譯文及註釋:

1.譯文:

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置著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準河邊靠近岸上的酒家.賣唱的歌女不知道什麽是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在高唱著《玉樹後庭花》。

2.註釋:

選自馮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準,即秦準河,發源於江蘇句容大茅山與溧(li)水東廬山兩山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準河。

泊:停泊。

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猶:副詞。還,仍然。

後庭花: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後主)溺於聲色,作此曲與後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後世稱此曲為“亡國之音”。

創作背景: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詩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浮歌艷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浮,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泊秦準》。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