彜文古籍卷帙浩繁,內容博大精深,涉及彜族歷史、原始宗教、民風民俗、文學藝術、天文地理、哲學、倫理道德、譜牒、醫藥、歷算等等。峨山縣彜文古籍工作開始於1984年,是玉溪市乃至雲南省開展彜文古籍工作較早的縣之壹,先後在全縣範圍內收集彜文古籍70多冊,字數75萬多字。
峨山彜文古籍在成書年代上,大多數成書於明清時期,清末、民國年間經過傳抄保存至今。彜文古籍以五言詩歌體裁為主,也有七言詩歌和散文格式。書寫格式多為從右到左豎排式。彜文古籍書寫的紙張大多數為古老的綿帛紙,也有少數用其他紙張書寫的。
在內容分類上,有歷史類、祭祀類、文學類、歷算類、譜牒類等。
歷史類:代表作有《洪水泛濫》、《指路經》、《吾查》、《咩查》等。《吾查》、《咩查》又名《公書》和《母書》,是彜族最古老的文獻典籍,內容記述天地萬物形成、人類的起源。《洪水泛濫》記述了彜族***同尊奉的始祖阿普篤慕歷經洪水泛濫,僅剩其壹人,後與天仙三女結合,繁衍生息的故事。《指路經》記述了各地彜族祖先的發祥地、遷徙路線,在彜族喪葬祭祀活動場合念誦,目的在於給老者亡魂指引返回祖先發祥地的路徑。
祭祀類:彜族祭祀類經典又可分為喪葬祭祀經典和其他祭祀活動經典。喪葬祭祀經典是彜族喪葬祭祀活動所念誦的經書,貫穿於喪葬祭禮活動的全過程,主要經卷有《獻牲經》、《作祭經》、《獻齋經》、《阿梭黑》、《獻夜飯經》、《吉咒書》、《白衣白奪書》、《踩尖刀草經》等。其他祭祀活動經典是除喪葬祭祀活動外舉行的祭祀活動所念誦的經書,如招五谷六畜和人的靈魂歸家的《招魂經》,祭祀天地四方神祗的《請神送神經》,祭祀鬼神的《驅鬼除邪經》,祭祀山神的《祭山神經》等。
文學類:有講述天仙女張四姐故事的《天仙張四姐》,講述彜族古代人物尼傑阿紀和歐銀阿卓故事的《阿紀與阿卓的故事》,有歌唱男女愛情的《阿哩情歌》等。
歷算類:有占算命運的《三十六簽書》、《七十二簽書》,有占算兒女生相,占算娶兒媳嫁女兒吉日吉辰的《占兒女生相經書》和《娶媳嫁女測日經書》,有占算疾病起因的《占病經書》和觀星相的《星相占蔔經書》等。
譜牒類:譜牒為忠實記錄宗族繁衍、發展歷史的經典,峨山縣已發現和收集的彜族彜文宗譜書有岔河鄉玉壺村《施氏宗譜》,富良棚鄉美黨村《施氏宗譜》、大寨村《李氏宗譜》,塔甸鎮大寨村《魯氏宗譜》和雙江鎮廠上村《龍氏宗譜》等。彜文宗譜書壹般分序言、概述和正文三個部分,序言記錄立家族宗譜書的年代;概述記述史前矣得衣到查衣篤彜族三十五世先祖姓名,正文部分記錄彜族宗族歷代先祖姓氏。彜族宗譜書對考查彜族不同姓氏的歷史源流、繁衍發展和分布地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峨山縣在開展彜文古籍普查收集同時,積極進行彜文古籍的翻譯、整理工作,由李春富、趙光漢2人翻譯整理的古彜文典籍《洪水泛濫》、《指路經》,被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辦公室收入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叢書《洪水泛濫史》和《指路叢書》,分別於1987年和1988年由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1989年玉溪地區民委編輯出版第壹部古彜文、國際音標、直譯、意譯四行體彜文古籍叢書《尼租譜系》,由李春富、趙光漢翻譯整理的《白衣白奪書》,李春富、李增華翻譯整理的《阿梭黑》被收入《尼祖譜系》叢書公開出版。
我幫妳介紹壹個彜族人的網,裏面有許多妳可以近去看看啊/chtwh.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