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第壹篇:上古天真論,第壹篇是講人身體的本性。
人的本性是天真的。五臟六腑本身就達到壹種很和諧的狀況和格局。
中醫用五行表達這種和諧的格局。人體本身具有生克,比如腎水足了,可以生木,肝陽往上走,就能夠助心火,木就生火,火可以生土。這就是五行,本身具有和諧性,自身就平衡。
人體才是最自足的壹種表現,是人組織結構裏最精準的,沒有更聰明的了。它自身能夠以無為的方式,達到有為。
擴展資料:
1、成書時代
《黃帝內經》又稱《內經》,是中國最早的典籍之壹,也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之首。相傳為黃帝所作,因以為名。但後世較為公認此書最終成型於西漢,作者亦非壹人,而是由中國歷代黃老醫家傳承增補發展創作而來 。
正如《淮南子·修務訓》所指出的那樣,冠以“黃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說明中國醫藥文化發祥之早 。實非壹時之言,亦非壹人之手。
2、內容
《黃帝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
《素問》重點論述了臟腑、經絡、病因、病機、病證、診法、治療原則以及針灸等內容。
《靈樞》是《素問》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內容與之大體相同。除了論述臟腑功能、病因、病機之外,還重點闡述了經絡腧穴,針具、刺法及治療原則等。
百度百科-黃帝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