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授箓傳度的介紹

授箓傳度的介紹

天師道的授箓傳度源遠流長。按《太真科》及《赤松子歷》所載:“漢代人鬼交雜,精斜遍行。太上垂慈,下降鶴鳴山,授張天師《正壹明威符箓》壹百二十階,及《千二百官儀》、《三百大章》、《法文》密要,救治人物,天師遂建二十四治,敷衍正壹章符,領戶化民,廣行陰德。”這是符箓的根源和符錄的開端。據傳說約當晉末,張道陵天師四世孫張盛遷居江西省貴溪龍虎山,於是該地成為正壹派的宗壇所在地。張盛將授箓制度也帶到龍虎山。據說當時便確定了三元日授箓的制度。與張天師創道同時或稍後,形成了許多其它或大或小的道派。不過起初,它們都實行拜師學道的辦法,師弟子間設下盟誓,表示道心不變,不得違逆師長。這種辦法,比較適合單線的傳承,對於教團的穩固和擴張,顯然不相適應。所以後來各道派都看到了正壹盟威道授箓方法的優越性,南北朝時形成的上清、靈寶等道派,也都擬定了自己的法箓,並且也采取授箓收弟子的辦法。到了隋唐時代,諸派道教各有宗壇,但又在社會上以統壹的宗教的面貌出現,以與其它宗教(例如佛教)相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