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劉公權最早受到哪個皇帝的賞識?

劉公權最早受到哪個皇帝的賞識?

劉公權(778~865),陜西耀縣人。他繼承了前人的書法結構,創造了所謂的“六體”,為後人樹立了榜樣。他的書法化身成千上萬,在民間甚至國外傳播。他的書法在唐穆宗、景宗和文宗時期壹直受到重視。他住在官邸,侍奉書籍,生長在紫禁城,事業有成。文宗稱其詞為“王鐘復生,無以復加”。

劉公權的書法在他活著的時候,因為皇帝的賞識,顯得異常珍貴。有壹次,文宗和光棍們連句。文宗曰:“人皆苦熱,我愛長夏。”續了壹陣子的人很多,但文宗劉公權的“煙風自南來,涼亭自涼”的觀點,認為“言情皆足”,“命題在殿墻”。劉公權遵照指示,握筆壹揮。字體很大,約五寸,卻精致非凡,以至於文宗說:“鐘(王)無與倫比。”立刻把他轉移到少師。玄宗曾請他寫楷書《魏夫人筆法王右軍》,草書《謂語幫手,怎麽了、以及行書“永遠禪師真寫千言得家風”等29個字,令武將令西門持硯,唐朝使臣崔聚元取筆,寫完後加賞,賜信物。後來這個故事傳開了,大家都爭著找他要話。

因為大家都很愛劉公權的詞,所以都以得到劉公權的詞為榮。朝中大臣死後,如果碑文不是劉公權寫的,人們會認為其子孫不孝。就連從四面八方向中國進貢的外國使節也帶著專門準備的錢來買劉公權的字。那些大臣、使節得到劉公權的話後,給了他大量的金銀作為賞賜。劉公權不在乎財產,但他珍惜自己用的筆墨硯臺,珍藏的拓片和書籍。每次用完後,他總是鎖起來保存。

《神秘寶塔碑》壹書,刻於唐會昌元年(841)。碑體為楷書,共28行,每行54字。原來碑的下半部分已經把每行兩個字擦掉了。連老分機都看不到原貌,其他字完好無損。後人因此,碑上的字畫保存得相當完整,結構精密緊湊。所以研究劉體楷書的人,往往以此碑為入門水平。紀念碑現在位於Xi的“紀念碑森林”。

除了著名的神秘寶塔碑,最好的楷書是神策軍碑。《神策軍碑》全稱為《皇帝荀行左神策軍紀聖德碑》,刻於唐會昌三年(843年),崔宣撰。由於此碑記述的是李嚴遠征左的軍隊,刻書後立於宮中禁地,不能隨便打,故流傳甚少。

劉公權的行書壹般以《蘭亭集序》著稱。蘭亭詩的字跡雖然豐富多彩,但剛勁有力,沒有粗鄙。劉公權的行書《趙萌帖》也很有名。《趙萌帖》全文只有七行,也不過是“公權召見,離開翰林,閑著無事,受家人委托,誰願響應,深表感激,公權呈上”的若幹條。因為帖子裏寫的是“翰林”四個字,所以這個帖子也叫“翰林帖”。據劉公權《趙萌帖》載,寫於長慶元年(821),字體雄渾渾厚。當時劉公權44歲,正是他英姿勃發的時候,所以他的書自然是這樣的。後人認為此帖既是劉公權行書的代表作,又代表了中晚唐書法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