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百家姓“翁”的來歷

百家姓“翁”的來歷

翁姓在中國並不是壹個常見的姓氏,但也是中國較為古老的姓氏之壹。有關翁氏的源流,每壹種古籍的考證都是完全相同的,譬如,《姓纂》壹書指出:“周昭王庶子食采於翁山,因以為氏”;《姓氏考略》也指出:“周昭王庶子食采於翁山,因以為氏,望出錢塘。”由此可見,翁氏大致始於公元前1052至1002年之間的西周昭王之時。周昭王是周武王的曾孫,翁氏的始祖則是周昭王的兒子。 翁姓相傳來源於姬姓——周朝的國姓。說法大致有三: 因地得姓 周昭王封庶子食邑於翁,國亡後其子孫以地為姓。 因掌得姓 傳說周昭王庶子出生時雙手握拳,他人掰不開,獨昭王能掰開,周昭王掰開後見初生兒左掌紋似篆文的“公”字,右掌紋如“羽”字,便將兒子取名‘翁”,後來翁的子孫便以他的名字為姓(古書稱“氏以王父字”)。 因人得姓 上古夏朝初建時期,啟為夏王,當時有壹位貴族叫翁難乙,相傳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宗氏起源 第壹個淵源 源於姒姓,出自上古夏朝貴族翁難乙,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啟為夏朝君王時期,有個貴族叫翁難乙,相傳為翁氏最古老的祖先。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昭王的庶子,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相傳,周昭王姬瑕的庶幼子生下時雙手緊握,別人怎麽都掰不開,惟獨周昭王去掰,應手而開。只見嬰兒左手手紋象個“公”字,右手手紋象個“羽”字,合起來成個“翁”字,周昭王即賜姓翁,取名弘,成為翁氏始祖。 翁弘始居梁原城,後封任楚國左丞,死後謚號為端明王,墓葬梁原城五裏,墳前華表、石犀、石象、石虎、石豹、石鹿等七十二件排列墓前兩旁。梁原城在今甘肅靈臺梁原鎮,梁原離古時周朝初期活動區域周原、岐山及後耒建都的鎬、宗周、豐不遠,但因距今三千年了。翁氏始於公元前1052~前1002年之間的西周昭王執政時期。周昭王是周武王即發的曾孫,翁氏的始祖則是周昭王的庶子。如此壹來,翁氏的來龍去脈,是更加壹目了然。 翁氏後人多尊翁弘為翁氏的得姓始祖。 第三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周昭王庶子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據史料及《元和姓纂》的記載,周昭王的庶子食采於翁山(今浙江定海,壹說廣東翁源),另外在史籍《姓氏考略》中也記載:“周昭王庶子食采於翁山,因以為氏,望出錢塘。” 該支周昭王庶子的後裔子孫,便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稱翁氏,世代相襲至今。 第四個淵源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誌·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翁吳特氏,亦稱翁果特氏、威古特氏,世居巴林(今黑龍江伯力、俄羅斯哈布羅夫斯克)、葉赫(今吉林葉赫河、伊通河、伊丹河、東遼河流域)、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壹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壹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eigut Hala。所冠漢姓即為翁氏。 ⑵.蒙古族翁郭裏氏,世居寧袞郭羅(今遼寧南部、葫蘆島壹帶)。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enggori Hala,清朝中葉以後有冠漢姓為翁氏者。 ⑶.蒙古族翁果特氏,亦稱翁吳特氏,世居翁科(今甘肅張掖永固鎮壹帶)、葉赫(今吉林省葉赫河、伊通河、伊丹河、東遼河流域)。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enggot Hala,清朝中葉以後有冠漢姓為翁氏者。 ⑷.蒙古族翁吉特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七十二姓翁吉歹氏,世居巴林(今黑龍江伯力、俄羅斯哈布羅夫斯克)。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enggit Hala,清朝中葉以後有冠漢姓為翁氏者。 ⑸.蒙古族翁科特氏,世居錫喇穆楞(今內蒙古東部克什克騰旗西喇木倫河流域、吉林西部壹帶)、烏魯特(今內蒙古東南部興安盟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engket Hala,清朝中葉以後有冠漢姓為翁氏者。 ⑹.蒙古族翁尼特氏,亦稱倭依特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壹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壹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engnit Hala,後多冠漢姓為翁氏、鄂氏、吳氏等。 ⑺.蒙古族翁舍占氏,世居克什克騰(今內蒙古克什克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engsejan Hala,清朝中葉以後有冠漢姓為翁氏者。 ⑻.蒙古族翁集爾金氏,世居紮魯特(今內蒙古紮魯特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enggilgin Hala,清朝中葉以後有冠漢姓為翁氏者。 ⑼.蒙古族翁牛特氏,源出紮薩克蒙古翁牛特部,以部為氏,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engnot Hala,清朝中葉以後有冠漢姓為翁氏者。 第五個淵源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誌·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薩克達氏,源出女真巴雅拉氏族,後以地為氏,滿語為Sakda Hala,漢義“蒼老”,世居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阿扈河(今黑龍江寧安南六十公裏處)、葉赫(今吉林葉赫河、伊通河、伊丹河、東遼河流域)、薩克達(今遼寧撫順峽河流域)、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德裏倭赫(今遼寧撫順渾河畔)、黑龍江流域等地,所冠漢姓為多為翁氏、蒼氏、倉氏、麻氏、駱氏、李氏、祖氏、高氏、海氏、薩氏、裏氏、陳氏、羅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禮氏、佟氏、陀氏等。 ⑵.滿族翁尼哩氏,滿語為Wengniri Hala,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後多冠漢姓為翁氏。 ⑶.滿族翁鈕啰氏,滿語為Wengniolo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葉赫河、伊通河、伊丹河、東遼河流域)、大淩河(今遼寧錦縣),後多冠漢姓為翁氏、鈕氏。 翁姓分布 翁姓的望族居住在錢塘(今天的浙江杭縣)。 翁姓多分布在福建和臺灣地區。 江南各地翁姓皆系出同源 從兩千九百七,八十年前的得姓始祖翁山王溢,到今天繁衍在臺灣島上的翁姓子孫,黃帝軒轅氏的這壹支後裔,已經衍傳了九十七,八代,平均每代是三十年。 以翁山王溢為壹世祖,自他以後,臺灣安溪派翁氏家族的世系更是井然有序:第二代的翁莆君,生了五個兒子,臺灣的安溪派翁氏,是系出他的長子翁伯這位翁伯,死後葬於長安城西的十八裏之處,第四代翁大連,是翁伯的長子,由隴西遷京兆郡長安都仁永貴裏;第五代翁實,是翁大連的次子;第六代翁素,葬於第安城西十八裏;第七代翁仲儒,是翁素的長子;第八代翁逸;第九代翁昶;第十代翁慈;第十壹代翁孝山;第十二代翁饒;第十三代翁譽;第十四代翁森;第十五代翁薰;第十六代翁塾;第十七代翁助。 傳到第十八代的翁田,正好碰到晉朝末年的五胡之亂,當時官拜冀州刺史的翁田,便帶了自己的壹家大小,跟隨晉朝皇帝渡過長江,在建業(今南京)落籍。這是臺灣安溪派翁氏的播遷江南之始。 翁氏的南遷始祖翁田,***有四個兒子,臺灣安溪派翁氏是出自其次子翁幹。此後,第廿代為翁墀,廿壹代為翁元祖,廿二代為翁倫元,廿三代為翁承皎,廿四代為翁蓋,廿五代為翁卯,廿六代為翁乾德,廿七代的翁弘,便是長時以來湖南、湖北、貴州、福建、兩廣、江西、浙江、江蘇、及臺灣各地翁氏家族所***奉的。 原城開基祖,因此,上述各地的翁姓,在計算世系時,也有以翁弘為第壹世的。我國南方各地翁姓家族的大多系出原城開基祖翁弘,有下列刊載於本省翁氏族譜的序文,可以說明: 常熟派譜序——翁氏之始出自姬姓,自周昭王封庶子於翁山,因以命氏,其有曰弘者,仕楚官左居之原,由弘而下二十七世孫郎鞠公,官泉州刺史,避石勒之亂,始由原城渡江,居浙江之西今,錢塘,仁和,海 ,余姚,慈溪,永嘉……. 閩省莆田派——自弘圓內三十五世傳公後,為崇安丹山派始祖,福清則為四十二世布愈公後,晉江則為四十四世點公之後……. 廣東潮州派——四十四世祖弘公,即是南田派十壹世遷居潮州之塘孝。為潮州始祖,入旦處休公之四世孫也。潮陽、揭揚、程鄉、饒平、惠來、諸子孫皆其裔也。 自翁弘開基原城以後,臺灣安溪派翁氏的上代世系,是這樣的:廿八代是鄆州東平王翁替;廿九代是德州平原王翁存;卅代是食邑五十戶的淮南王翁肱;卅壹代是會稽王翁迪,卅二代是冀州刺史翁挺;卅王代是禮部尚書翁筠;卅四代是範陽丞相翁昭隅,卅五代是潭州(今湖南長沙)刺史翁就,卅六代是京兆相翁道;卅七代是洪州觀察左庶墻;卅八代是金紫尚書翁剡;卅九代是潞州刺史翁福;四十代是鄧州刺史翁甫,他的墓,是在思州(今貴州思縣)龍宿山之南。 此後,臺灣安溪派翁氏的歷代遠祖,便主要活動於長江以南的地區:四十壹代的翁乾,是泉州刺吏,墓在泉州福建寺右邊;四十二代是福州觀察使翁興;四十三代是吳郡太守翁洽;四十四代是廣陵郡守翁儀;四十五代是諫議大夫翁 ,四十六代是蘇州刺史翁暉,墓在吳郡;四十七代是汴州刺吏翁瑜;四十八代是揚州刺吏翁皓;四十九代是鐵州中郡守翁賞;五十代是贏州刺吏翁雅;五十壹代是江州刺吏翁圯,墓在潤州陵山郡;五十二代是太原郡令翁瑞,五十三代是泉州刺吏翁鞠,因石勒之亂,避居浙西。